努力营造快乐教育(吴海鹰)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10-01-13  点击数: 2091次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七大强调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第一项重大任务进行部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切实承担起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任,学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以使他们的学生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如果学生没有获得幸福,那么谈和谐发展的社会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营造快乐的教育,才能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教育的快乐就蕴含在一个个细节之中。

一、做一名快乐的教师

(1)要有快乐的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是营造快乐环境的根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体现你对孩子关注与否,都有可能是孩子快乐的源泉。然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应是可以的做作,而应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是快乐的。

一名教师如果一天为外界的事情困扰,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 ,那他的学生就不会有好日子过。而优秀的教师都能从教育中品味到快乐、享受到幸福,因而他们能对工作保持长久的兴趣,不仅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所以成了教师的楷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在关于“教师的作用”中说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恐慌的结论,教师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决,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取决与我。”

(2)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当我从师范走向到教师岗位时,我觉得,这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每天,当我走出家门,走进教室时,我的心底充满了快乐。我始终以教师职业作为终身职业的追求!

    (3)不要对工作环境有太多的抱怨。做老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曾被人称之为“怨妇”,可见老师的抱怨是很多的。微薄的薪水,家长的不理解,孩子的调皮等等,但我们不能抱怨我们的孩子,不要将这些抱怨带进教室。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抱怨”。

   (4) 享受教书以外阅读的快乐。虽然我们的职业是教师,但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教书。比如,在教书之外,我们要学会生活。以愉快的心情在灯下静心的读你喜欢的文字,并将你的读书心得用恰当的方式转达给孩子,让孩子来分享你的快乐。

(5)要时刻感觉与孩子相处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一种交流的快乐,而不是一种对孩子管制的快乐。

二、让学生享受快乐

(一)给学生多一些人文的情怀

教育过程中对全体学生真诚的关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欣赏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就必须让学生吸收丰富的人文精神养料。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发自内心地关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那么当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不管遇到什么,他的心灵深处都会始终燃烧着一支崇高精神的火炬。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学会了怎样做人。

1.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

  乐观的教师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悲观的教师总是认为新的建议必带来新的麻烦。乐观的教师认为学生 都是自己的好帮手;悲观的教师则认为他们懒惰、讨厌、无用。

乐观的教师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去教室迎接自己的学生;悲观的教师则精神不振地进入教室。

所以,乐观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的总是欣欣向荣;悲观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的总是徘徊不前、甚至跌入深渊。营造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健康之才。

2.多一份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爱

  优秀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关怀备至。他们对学生所做的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并努力使他们对教师充满好感。优秀的教师注重人性化管理,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并不比其他人更加完美。他们对自己的缺点从不讳言,这样他们会更充分地理解他人。先理解学生,再争取学生理解自己,多一份宽容,这样就能打开“以心换心”师生活动闸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的为师之道。这种无私的爱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所向往的,只不过许多人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滋味而已。

现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的学生,寻求人格独立而又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师生之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对此,教师们常常采取的对策是以“严”为主,或说服教育,但耐心、宽容又显不够。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违规行为,教师的尊严、忍耐力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许多教师逐渐变得没了耐心,没了修养。在这样的教育下,大批的“学困生”、“问题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报复心理”、“无所谓心理”也产生了。教师们为难,家长们无奈。那么,有无良方呢?宽容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足够的耐心、爱心去关爱学生,不成熟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也大多为非原则性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实也证明,一味地严格已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欢迎。为今之计,只有教师改变教育教学策略,才能在学生心中埋下自觉自律的种子,从而让其走上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之途,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之力。

那末,教师有时放下“尊严”,耐心更足一点,能更多地抛弃所谓的“尊严”,我们与学生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当顽劣的学生从你的一次次的宽容大度中悟出真、善、美时,他内心培养起的求真、向善之心,、自律的行为,就会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教育、管理人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今天做教师,尤其更应预料到教育的艰巨性。师道尊严,只有在学生对你真正心悦诚服之后才能显出其珍贵;不然,表面的师道尊严又有什么用呢?今天的教师——为了让“问题生”、“学困生”少一点,为了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请多一份宽容!

3.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指责

  如果教师让某位学生去试着做某一件事而未获成功,也不要对做事的学生失去信任,更不要乱加指责。要明白:如果不给学生失败的机会,让学生重新振奋精神,又怎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呢?

  正确、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进行引导和激励,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某种角度说,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我们积极营造一种激励的氛围,努力去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唤醒学生奋进的愿望。“鼓励、鼓励再鼓励”、“耐心等待、耐心等待还是耐心等待”。“你真棒!”“你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的表现真出色!”……这些话语犹如一股股清泉流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群星闪烁”,催人奋进。

塑造快乐教育的教师形象

一、生活充满热忱,内心充满微笑。

二、胸襟开阔,诚信正直,欣赏并关爱他人。

三、热爱教育,相信教育;热爱学生,相信学生。

   四、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行为楷模。

   五、思想飞上广阔的蓝天,双脚踩住坚实的大地,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六、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感受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乐趣,乐此不疲。

七、面对困难,锲而不舍;面对矛盾,正确化解。

   八、能不断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出发展的机会。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确立教育的一切工作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此,必须首先革新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更为精彩的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民主平等的交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可望成为现实。

塑造快乐教育下的学生形象

1、脸上常挂着笑容,心中很快乐!

2、喜欢身边的人,关爱身边的人。具有同情心。

3、对人热情友好,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打招呼,讲普通话,讲真话。

4、衣着整洁。不乱扔杂物。见到杂物,主动拾起,做环境的小卫士。

5、富于想象。爱问为什么。经常动手做做小实验、小研究。

6、喜欢看书。学习认真踏实。遇到困难,积极动脑,主动克服。

7、有自己的爱好,并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

8、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敢竞争,敢自我表现。

9、懂得自我安全保护。

10、热爱集体,积极地为集体争光添彩。

() 把时间还给学生

1、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生活中自主学习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上好每一堂课)

什么样的课才叫好课呢?

这问题就像问什么样的人才叫美人,以不同的标准,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许答案会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不再是“技艺展示”,更多的是“风格追求”,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让课堂充满成长的热望,让教与学成为师生体现和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快乐幸福的课堂。好课必须把握两大主题:

自主——文本由学生自己解读体悟,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概念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由学生自己探索应用,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

互助——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考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互动中实现互助,并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自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团队意识等现代人的必备素质。

遵循三个原则:“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

一个人能掌握他读过信息的10%,听到信息的20%,说出信息的70%,经历过的事情的90%,讲过一遍,掌握100%

因而,我心目中的好课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好课应是保持“自然”、“常态”课。

好课需要设计,但设计不等于作秀。一堂好课,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附加些什么。恰似厨师做菜,重要的不是“全席”,不是“珍馐”,而是能对人胃口,让人吃得轻松,吃得满意,这就够了。好课也应该是因“材”(教材)设教,因“材”(学生)施教。那种需要大动干戈、另起炉灶的课,往往是“公开课”,是竭尽全力上给别人看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这样的课,纵有千好百好,学生是不会鼓掌的,教师也是心知肚明的。一节两节这样的课可以,每天都这样上课,教师学生都得扒下,教学是生活,上课如过日子,顺其自然才是真。因为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其次,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第三,一堂好课应该是“ 有效率的课与生成性”的课(有效课堂)

一堂课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课堂活动是不能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知识产生过程的生成。特别是教师独特的个人知识和个人魅力的参与。
     第四,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课

     上课是学习共同体“对话”着、“协商”着,智慧地穿越知识的原野。因而,好课在激发学生求知、奋进。 教育教学专家们都主张:少上课,多读书。少上课是要教师放弃话语霸权,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多读书是要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尽可能地拓展学习空间。中国画中有“留白”一绝,很值得教师借鉴。滴水不漏的课,是教师的“匠心独运”,可以让听课者刮目相看,但绝不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好课”,是教师的“独秀”,学习的主体学生却只当了一回群众演员。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留下空间,有时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

    第五,好课应是体现“美感”的课。

    好课就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课堂应体现学科的美。不能体现美的课,就象一个美女很美,你却只让别人看到的是美女的X光片。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很美,好课就要挖掘到知识的美,让人感受到美。好教师应当重课艺又重科研。好课应当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让人动脑并动心,让人回味并期待。换个角度是否可以这样强调:好课是飘扬理念的课;好课是孕育激情的课;好课是挥洒个性的课;好课是创造空间的课;好课是自然而然的课;好课是不拘一格的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

总而言之,一堂好课就是宽松和谐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喜有所得的满足感,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

2、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

学校德育就是让学生有自信、有希望,让孩子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校园德育不能搞说教式,要设计有新意的课外活动。一提到活动老师们就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活动与学习不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德育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学校有了好的德育教育才能有好的应试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力是社会和谐发展重要的方面,然而没有精神和道德的维度,人的智力不能促进完成管理未来的功能和实现生存的绝对命令。只有当它们有机地相互渗透,作为智力文明、知识、道德的合成物,作为“道德智慧”、“道德智力”的自我实现的新智力品质才能形成。这样,无论个人智力还是社会智力,都是理性和非理性、智慧与情感、意识与知识、智力和道德、智力和精神的合成物。

教学-教育过程起源完整.按自身本性而言,教学和教育最初是一体的.虽然无论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都具有性质规定性. 但即便这样他们也不能分开单独存在.

«教学 –这仅是教育这个广义概念的一个花瓣. 教育中没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正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很多花瓣中没有主要的一样. 在教育中一切都是重要的-课堂,孩子在课外多方兴趣的发展,集体中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课外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自己创造条件或环境,设计、组织或实施活动内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学生通过动手,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因而课外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也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此外,课活动还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的视野,发展学生对政治、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的兴趣和才能。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一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科学家钱学森对温总理提出:“教育一定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

例如:青岛二中丰富的校园活动,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青岛二中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不仅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也是课程的资源的提供者和创造者,学校开设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这些活动其实很多学校都有,但是青岛二中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校园活动放手让学生举办,通过竞标书竞标,决定活动的组织社团,让学生组织学校的所有大型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了竞标,提高组织能力,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更成功的设立校园社团活动课,“模拟联合国”活动,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在模拟的“联合国”大会上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该活动的成功开展得到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肯定,他还专门给学校发来了贺信。有一次在纽约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赛,该校高二学生杨金被选为中国代表队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赛并获得了最佳代表奖,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本以外的精彩。青岛二中的课改经验告诉我们,开展校园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高考成绩更优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不会降低升学率,反而会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升学成绩的助推力。

柳州二中的德育活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法制安全活动中狠抓禁毒教育;常办常新的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活动、科技节。使校园的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发展,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更加完善的办学条件。

把快乐植根于孩子的心灵,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快乐来自于和谐的人格。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从小让孩子养成一种乐观的心态,形成一个和谐的人格。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能体会到与人相处的乐趣,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赏识他人、宽容他人,能够以一种非常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同伴。快乐来自于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为了明天”这句口号下,背着沉重的包袱辛苦地学习着,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童年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终身扭曲。我们的教育不能为了孩子的明天而牺牲掉孩子的今天。我们教改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孩子,还给孩子那片能够自由发展的时空,让他们处在金色的童年里,能尽情的享受那童真、童趣。只有让孩子今天快乐了,他们的明天才会快乐和幸福,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与发展。快乐来自于对理想的追求。强调快乐,并非说学生不要努力学习。快乐应来自于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对生活的创造。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样让孩子主动地学习,怎样让孩子积极地生活,怎样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理想、形成自己的爱好,从而努力地去追求和创造,并体验那种追求和创造的欢乐。努力营造快乐教育不是我们要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赴!

2009.7.20

  校长讲坛

吴海鹰副校长
努力营造快乐教育(吴海鹰)
作者: 来源: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10-01-13 点击数: 209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七大强调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并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第一项重大任务进行部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切实承担起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任,学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以使他们的学生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如果学生没有获得幸福,那么谈和谐发展的社会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营造快乐的教育,才能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教育的快乐就蕴含在一个个细节之中。

一、做一名快乐的教师

(1)要有快乐的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是营造快乐环境的根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体现你对孩子关注与否,都有可能是孩子快乐的源泉。然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应是可以的做作,而应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是快乐的。

一名教师如果一天为外界的事情困扰,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 ,那他的学生就不会有好日子过。而优秀的教师都能从教育中品味到快乐、享受到幸福,因而他们能对工作保持长久的兴趣,不仅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所以成了教师的楷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在关于“教师的作用”中说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恐慌的结论,教师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决,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取决与我。”

(2)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当我从师范走向到教师岗位时,我觉得,这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每天,当我走出家门,走进教室时,我的心底充满了快乐。我始终以教师职业作为终身职业的追求!

    (3)不要对工作环境有太多的抱怨。做老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曾被人称之为“怨妇”,可见老师的抱怨是很多的。微薄的薪水,家长的不理解,孩子的调皮等等,但我们不能抱怨我们的孩子,不要将这些抱怨带进教室。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抱怨”。

   (4) 享受教书以外阅读的快乐。虽然我们的职业是教师,但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教书。比如,在教书之外,我们要学会生活。以愉快的心情在灯下静心的读你喜欢的文字,并将你的读书心得用恰当的方式转达给孩子,让孩子来分享你的快乐。

(5)要时刻感觉与孩子相处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一种交流的快乐,而不是一种对孩子管制的快乐。

二、让学生享受快乐

(一)给学生多一些人文的情怀

教育过程中对全体学生真诚的关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欣赏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就必须让学生吸收丰富的人文精神养料。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发自内心地关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那么当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不管遇到什么,他的心灵深处都会始终燃烧着一支崇高精神的火炬。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学会了怎样做人。

1.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

  乐观的教师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悲观的教师总是认为新的建议必带来新的麻烦。乐观的教师认为学生 都是自己的好帮手;悲观的教师则认为他们懒惰、讨厌、无用。

乐观的教师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去教室迎接自己的学生;悲观的教师则精神不振地进入教室。

所以,乐观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的总是欣欣向荣;悲观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的总是徘徊不前、甚至跌入深渊。营造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健康之才。

2.多一份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爱

  优秀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关怀备至。他们对学生所做的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并努力使他们对教师充满好感。优秀的教师注重人性化管理,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并不比其他人更加完美。他们对自己的缺点从不讳言,这样他们会更充分地理解他人。先理解学生,再争取学生理解自己,多一份宽容,这样就能打开“以心换心”师生活动闸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的为师之道。这种无私的爱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所向往的,只不过许多人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滋味而已。

现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的学生,寻求人格独立而又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师生之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对此,教师们常常采取的对策是以“严”为主,或说服教育,但耐心、宽容又显不够。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违规行为,教师的尊严、忍耐力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许多教师逐渐变得没了耐心,没了修养。在这样的教育下,大批的“学困生”、“问题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报复心理”、“无所谓心理”也产生了。教师们为难,家长们无奈。那么,有无良方呢?宽容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足够的耐心、爱心去关爱学生,不成熟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也大多为非原则性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实也证明,一味地严格已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欢迎。为今之计,只有教师改变教育教学策略,才能在学生心中埋下自觉自律的种子,从而让其走上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之途,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之力。

那末,教师有时放下“尊严”,耐心更足一点,能更多地抛弃所谓的“尊严”,我们与学生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当顽劣的学生从你的一次次的宽容大度中悟出真、善、美时,他内心培养起的求真、向善之心,、自律的行为,就会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教育、管理人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今天做教师,尤其更应预料到教育的艰巨性。师道尊严,只有在学生对你真正心悦诚服之后才能显出其珍贵;不然,表面的师道尊严又有什么用呢?今天的教师——为了让“问题生”、“学困生”少一点,为了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请多一份宽容!

3.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指责

  如果教师让某位学生去试着做某一件事而未获成功,也不要对做事的学生失去信任,更不要乱加指责。要明白:如果不给学生失败的机会,让学生重新振奋精神,又怎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呢?

  正确、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进行引导和激励,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某种角度说,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我们积极营造一种激励的氛围,努力去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唤醒学生奋进的愿望。“鼓励、鼓励再鼓励”、“耐心等待、耐心等待还是耐心等待”。“你真棒!”“你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的表现真出色!”……这些话语犹如一股股清泉流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群星闪烁”,催人奋进。

塑造快乐教育的教师形象

一、生活充满热忱,内心充满微笑。

二、胸襟开阔,诚信正直,欣赏并关爱他人。

三、热爱教育,相信教育;热爱学生,相信学生。

   四、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行为楷模。

   五、思想飞上广阔的蓝天,双脚踩住坚实的大地,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六、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感受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乐趣,乐此不疲。

七、面对困难,锲而不舍;面对矛盾,正确化解。

   八、能不断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出发展的机会。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确立教育的一切工作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此,必须首先革新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更为精彩的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民主平等的交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可望成为现实。

塑造快乐教育下的学生形象

1、脸上常挂着笑容,心中很快乐!

2、喜欢身边的人,关爱身边的人。具有同情心。

3、对人热情友好,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打招呼,讲普通话,讲真话。

4、衣着整洁。不乱扔杂物。见到杂物,主动拾起,做环境的小卫士。

5、富于想象。爱问为什么。经常动手做做小实验、小研究。

6、喜欢看书。学习认真踏实。遇到困难,积极动脑,主动克服。

7、有自己的爱好,并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

8、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敢竞争,敢自我表现。

9、懂得自我安全保护。

10、热爱集体,积极地为集体争光添彩。

() 把时间还给学生

1、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生活中自主学习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上好每一堂课)

什么样的课才叫好课呢?

这问题就像问什么样的人才叫美人,以不同的标准,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许答案会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不再是“技艺展示”,更多的是“风格追求”,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让课堂充满成长的热望,让教与学成为师生体现和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快乐幸福的课堂。好课必须把握两大主题:

自主——文本由学生自己解读体悟,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概念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由学生自己探索应用,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

互助——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考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互动中实现互助,并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自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团队意识等现代人的必备素质。

遵循三个原则:“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

一个人能掌握他读过信息的10%,听到信息的20%,说出信息的70%,经历过的事情的90%,讲过一遍,掌握100%

因而,我心目中的好课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好课应是保持“自然”、“常态”课。

好课需要设计,但设计不等于作秀。一堂好课,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附加些什么。恰似厨师做菜,重要的不是“全席”,不是“珍馐”,而是能对人胃口,让人吃得轻松,吃得满意,这就够了。好课也应该是因“材”(教材)设教,因“材”(学生)施教。那种需要大动干戈、另起炉灶的课,往往是“公开课”,是竭尽全力上给别人看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这样的课,纵有千好百好,学生是不会鼓掌的,教师也是心知肚明的。一节两节这样的课可以,每天都这样上课,教师学生都得扒下,教学是生活,上课如过日子,顺其自然才是真。因为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其次,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第三,一堂好课应该是“ 有效率的课与生成性”的课(有效课堂)

一堂课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课堂活动是不能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知识产生过程的生成。特别是教师独特的个人知识和个人魅力的参与。
     第四,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课

     上课是学习共同体“对话”着、“协商”着,智慧地穿越知识的原野。因而,好课在激发学生求知、奋进。 教育教学专家们都主张:少上课,多读书。少上课是要教师放弃话语霸权,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多读书是要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尽可能地拓展学习空间。中国画中有“留白”一绝,很值得教师借鉴。滴水不漏的课,是教师的“匠心独运”,可以让听课者刮目相看,但绝不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好课”,是教师的“独秀”,学习的主体学生却只当了一回群众演员。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留下空间,有时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

    第五,好课应是体现“美感”的课。

    好课就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课堂应体现学科的美。不能体现美的课,就象一个美女很美,你却只让别人看到的是美女的X光片。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很美,好课就要挖掘到知识的美,让人感受到美。好教师应当重课艺又重科研。好课应当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让人动脑并动心,让人回味并期待。换个角度是否可以这样强调:好课是飘扬理念的课;好课是孕育激情的课;好课是挥洒个性的课;好课是创造空间的课;好课是自然而然的课;好课是不拘一格的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

总而言之,一堂好课就是宽松和谐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喜有所得的满足感,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

2、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

学校德育就是让学生有自信、有希望,让孩子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校园德育不能搞说教式,要设计有新意的课外活动。一提到活动老师们就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活动与学习不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德育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学校有了好的德育教育才能有好的应试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力是社会和谐发展重要的方面,然而没有精神和道德的维度,人的智力不能促进完成管理未来的功能和实现生存的绝对命令。只有当它们有机地相互渗透,作为智力文明、知识、道德的合成物,作为“道德智慧”、“道德智力”的自我实现的新智力品质才能形成。这样,无论个人智力还是社会智力,都是理性和非理性、智慧与情感、意识与知识、智力和道德、智力和精神的合成物。

教学-教育过程起源完整.按自身本性而言,教学和教育最初是一体的.虽然无论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都具有性质规定性. 但即便这样他们也不能分开单独存在.

«教学 –这仅是教育这个广义概念的一个花瓣. 教育中没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正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很多花瓣中没有主要的一样. 在教育中一切都是重要的-课堂,孩子在课外多方兴趣的发展,集体中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课外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自己创造条件或环境,设计、组织或实施活动内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学生通过动手,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因而课外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也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此外,课活动还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的视野,发展学生对政治、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的兴趣和才能。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一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科学家钱学森对温总理提出:“教育一定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

例如:青岛二中丰富的校园活动,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青岛二中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不仅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也是课程的资源的提供者和创造者,学校开设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这些活动其实很多学校都有,但是青岛二中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校园活动放手让学生举办,通过竞标书竞标,决定活动的组织社团,让学生组织学校的所有大型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了竞标,提高组织能力,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更成功的设立校园社团活动课,“模拟联合国”活动,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在模拟的“联合国”大会上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该活动的成功开展得到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肯定,他还专门给学校发来了贺信。有一次在纽约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赛,该校高二学生杨金被选为中国代表队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赛并获得了最佳代表奖,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本以外的精彩。青岛二中的课改经验告诉我们,开展校园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高考成绩更优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不会降低升学率,反而会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升学成绩的助推力。

柳州二中的德育活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法制安全活动中狠抓禁毒教育;常办常新的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活动、科技节。使校园的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发展,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更加完善的办学条件。

把快乐植根于孩子的心灵,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快乐来自于和谐的人格。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从小让孩子养成一种乐观的心态,形成一个和谐的人格。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能体会到与人相处的乐趣,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赏识他人、宽容他人,能够以一种非常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同伴。快乐来自于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为了明天”这句口号下,背着沉重的包袱辛苦地学习着,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童年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终身扭曲。我们的教育不能为了孩子的明天而牺牲掉孩子的今天。我们教改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孩子,还给孩子那片能够自由发展的时空,让他们处在金色的童年里,能尽情的享受那童真、童趣。只有让孩子今天快乐了,他们的明天才会快乐和幸福,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与发展。快乐来自于对理想的追求。强调快乐,并非说学生不要努力学习。快乐应来自于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对生活的创造。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样让孩子主动地学习,怎样让孩子积极地生活,怎样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理想、形成自己的爱好,从而努力地去追求和创造,并体验那种追求和创造的欢乐。努力营造快乐教育不是我们要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赴!

2009.7.20

地址:柳州市鱼峰区文苑路18号

邮编:545000

联系电话:0772-2456302 / 0772- 2456286

中国禁毒公众号

柳州二中微信号

  网站统计
  • 今日文章:0
  • 本月文章:21
  • 文章总数:3624
  • 点击总量:7803297
版权所有:柳州市第二中学 桂ICP备1701201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66号
技术支持:盈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