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优教提实力、以教促研凝内涵
  作者:科研信息处  |   来源:科研信息处  |  发布时间: 2012-12-21  点击数: 2664次

 

以研优教提实力、以教促研凝内涵
——柳州二中科研工作经验总结
 
我校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实践研究》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一等奖。
课题负责人:覃卫东 
课题组成员:吴秋凤 李志伟 蒋小琼 李永安 蓝树民 黄颖 张蓓 韦献华 廖玉玲 朱丽莉 关炳坤 王媚 陈致富 张 旭
课题新形势下柳州二中学困学生潜力开发策略研究》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课题负责人:吴海鹰  课题执行组长:覃卫东 
课题组成员:吴秋凤 李明 李志伟 蒋小琼 廖玉玲 冯丽霞 红 周燕 吴彦桦 周缅 杨虹 张旭
课题《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备课组实效性研究》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课题负责人:石欣 
课题组成员:覃卫东 蒋柳红 李志伟 黄颖 陈小桥 廖玉玲 阙剑霞 朱丽莉 陈亚丽 王华瑄 杨虹 华春新 彭丽园
 
 
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科研工作,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完善,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成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坚持把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计、名校之路”来抓,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科研一体化,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科技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人人都是教科研能手,处处都是教科研平台,事事都是教科研窗口,时时都是教科研风景”的校园科研文化。提升了学校发展层次,加快了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步伐。
一、健全科研机制,明确科研工作方略
为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科研工作“八大”方略》:
即“一大运行机制:教科研一体化;二大工作原则:推进学校工作原则,立足校本教研原则;三大工作思路: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四大工作方针:突出重点,细化目标,优化方法,注重实效;五大实施措施:科研培训,科学选题,有效激励,合理保障,反馈监控;六大活动载体: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师论坛为载体,以师徒结对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网络教研为载体,以评先促研为载体;七大工作目标:营造科研氛围,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研究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特色项目;八大管理要求:精心调研定方向,深入研讨立选题,专家指导提水准,细化目标抓落实,科学管理重效率,认真总结出成果,结题鉴定达目标,成果推广出成效。”
二、搭建研修平台,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1.汇编科研资料,营造科研氛围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科研处坚持编发《柳州二中教研文摘》,以每月一期的形式,通过收集国内外教育科研情况,编摘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传递校内外科研动态,传播教育科研方法,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科研处还坚持每年出一期《柳州二中教研》,汇编校内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和工作经验总结,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依托教科所教育科研网,开通柳州二中科研处博客,拓展科研服务渠道。
2.开展校本研修,提高科研能力
几年来,科研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校本科研培训。培训的内容有:
理论类:《教育科研与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进行科研课题研究——谈校本教研活动》、《实效课堂》等专题讲座,
实践类:《思维导图运用》、《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三生教育”实践》、《学困生潜力开发研究》讲座等。
系列化的科研讲座,为教师们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提升了教师们的科研素养,避免了研究中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请进来”“走出去”,拓展科研视野
科研处经常聘请区内外专家来学校做教育教学培训和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同时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市教育局、市教科所举行的各类有关教育、科研的报告会和研讨会,培训内容包含了“新课程改革”、“集体备课”、“教育科研方法”、“有效教学”等等多个方面。2011年11月广西教科所蒋国平副所长给全校教师做了题为“科研的力量——我的教育科研观”的科研报告。三年来,共有北京市政府督学胡新懿、北大教授古新宇等10位区内外专家来我校讲学,约2000人次参加了学习。教师们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拓展了科研视野,提升了理论素养。
4.聘请专家指导,增强科研推力
 为了使课题的开展不偏离方向,我们还充分依托各级科研机构,聘请了广西教科所、柳州教科所的专家指导部分重点课题研究。聘请的专家有广西教科所蒋国平副所长、柳州教科所刘明所长、覃方确书记、李红文主任。专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保证了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三、构建科研网络,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1、构建科研网络成合力,立足实际谋发展。
遵循源于实践,立足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近三年来我校执研了2项国家级子课题,7项自治区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67项校级微型课题。目前已形成“人人要研究、事事都研究、时时在研究”的大好局面。多层次的科研网络逐步形成,课题涉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同时注重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形成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在研部分课题成为我校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重点课题《普通高中“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把“三生教育”作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来研究,把“三生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依托课题研究探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做法。该课题构建了三级课题网络,以课题研究统领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全员参与研究。

总课题

(自治区级)
 
 
子课题(德育教育研究组)
 
子课题(课堂教学研究组)
 
子课题(教师成长研究组)
 
子课题(教师幸福感研究组)
 
子课题(社团活动研究)组)
   
校级微型
课题
校级微型
课题
 
校级微型
课题
 
子课题(评价体系组)
 
 
校级微型
课题
 
 

 

 
 
 
 

《普通高中“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织结构图
该课题成立了六个子课题教育研究组“三生教育”之学校德育教育研究组(包括家庭、社会教育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组、教师成长研究组、教师幸福感研究组、社团活动研究组、评价体系研究组。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C类课题《普通高中实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试图从“课堂教学”的视角,对建设实效课堂管理机制、课堂实施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到一般的构建策略,从而为同类学校的相关研究和区域推进策略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帮助,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结论。
其它课题如国家级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高中生文明习惯养成研究》、自治区级课题《分校式管理探索实践与研究》、《西部城市高中生文明修身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相结合的运用体系》、《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则主要从教育、教学多层面对各种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多层次的科研课题体系,使学校宏观办学理念得到落实的同时,也使微观层面上的研究更贴合学校实际。
2、推广微型课题务实效,小课题出大文章
为了使课题研究内容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构建科研网络的过程中,以微型课题为切入点,依托区级A类课题《普通高中“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与区级C类课题《普通高中实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批准立项了45项校级微型课题,全校教师100%参与课题研究。目前已有28项微型课题结题 ,并且评选出了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6名,召开了研究经验推广会。
微型课题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科研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在以微型课题为切入点,推进全员参与科研,我们采取了三个“实”措施:
循序渐进,目标“务实”。我们为了克服教师们的畏难情绪,在微型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采取了“低起点,高追求;重过程,淡结果”的策略,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反复地跟老师们强调:先做起来,不要担心做不好,只要认真做,做不好也没关系。我们既不期望老师们通过一项课题研究就能解决多少问题,也不苛求老师们通过一、两项课题研究就有明显的进步,尽可能地让老师们在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参与微型课题研究。
融研于教,过程“踏实”。我们的选题坚持以校为本,贴近学校,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紧紧围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重点放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位教师由衷地说:微型课题研究,其实也就是对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种主动学习、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检验的过程。我们在学习中寻找方法,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实事求是,成果“真实”。我们认为教育研究的成果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认认真真地做,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心得体会,才会有真情实感,也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字。我们提倡老师用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形式叙述自己“做”的过程,从“做”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做的个性。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我校共有50多篇教学设计、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故事、论文等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获奖。
四、务实课题研究,科研成效显著提升
1. 注重推广运用,促进成果高效转化
学校科研处及时对各级课题的申报、阶段性研究计划进行指导,并认真组织各级课题的开题论证报告,配合市教科所对在研的各级课题进进行课题中期检查,督促到期课题及时结题,推动了我校课题的顺利开展。
学校通过“两刊(《柳州二中教研》、《柳州二中教研文摘》)一会(科研成果推广会)”汇编、发布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工作。课题研究成果《柳州地理》、《柳州历史》、《二中心理学教育课程》、《新生入学教育手册》二中学子《成功启示录》、《二中晨读美文精选》等已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自治区级B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中建构了柳州市第二中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新体系,改变原来的段、期考成绩加期末鉴定的综合成绩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促进他们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实验年级学生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
自治区级A类重点课题子课题《新形势下柳州二中学困生潜力开发策略研究》在全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困生潜力开发的运行机制形成柳州二中学困生(潜力生)指导手册系列档案,和学籍档案一样,面向全校各个年级推广使用。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对象的2007级学生,直接受惠于课题研究工作,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高质量的特大丰收。
自治区级B类课题《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备课组活动实效性的研究》以“集体备课制度”研究为抓手,围绕“信息化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传统备课的组织形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保障机制,建设了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的专题网站,总结、提炼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建设并利用网络资源库、校园网站、校内办公网(OA管理系统)、教研管理平台,备课组QQ群等有助于备课活动开展的信息交流平台,收集了教学课件、主题班会课件、习题集等教学资源近10000篇。
市级课题《普通高中思维导图运用的实践研究》研究和实践思维导图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在学校管理中引入思维导图,明晰了管理思路,明确了管理要求,提高了管理实效,达到了两个目的:让自己知道要做什么,让别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思维导图还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改善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改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等方面取得很初步成效。
2. 培养科研骨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各项课题的研究成员分配上,实行老、中、青合理搭配,注重培养年轻教师,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科学发展。依托课题研究,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为教学名师,教学新秀。许多教师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由此而造就了一批二中名师, 2012年张蓓老师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柳州市学科带头人名单,覃卫东老师获得2010年柳州市教坛明星,韦献华、蒋柳红、杨丽娜、冉 红等10位被评为柳州市教学骨干。两位副校长、七位教师入选柳州市首届名校长名师。吴海鹰、覃卫东两位教师被批准成立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
三年来,科研处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班集体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广西教育学会,广西教科所,广西物理学会、英语学会,市委宣传部、市教科所等单位组织的各类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共收到参赛论文近300篇,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论文获得全国一等奖1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9篇; 40篇论文获得自治区一等奖,65篇论文获得自治区二等奖,178篇论文获得自治区三等奖,62篇论文获得市级奖励。教师的参与热情在不断提高,他们正在教育科研的沃土上快速成长。
由于科研成效显著,学校连续被评为柳州市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科研先进集体”,并于2007年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研先进集体”,在柳州市第九届科研成果评活动中我校有1项课题获得二等奖,3项课题获得三等奖。柳州市第十届科研成果评活动中我校有1项课题获得一等奖,2项课题获得三等奖。
学校还获得“广西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科学月’先进集体”,柳州市科研网络管理评比一等奖,柳州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展二等奖、柳州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展一等奖等奖励。
五、发挥辐射作用,彰显示范高中品质
我校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开展与市内外学校的科研交流合作,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利用在教师下乡扶贫支教的机会,给支教单位鹿寨中学、柳城中学、融水二中赠送科研资料,邀请支教单位教师参加我校科研培训、开题结题会议和课题结题观摩会议等,学校领导也多次带教师到支教点交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及做法,给支教学校带去了办学的新思想、新理念。
六、锻造科研品质,赢取学校精彩未来
回首近三年的学校科研工作历程,我们虽然曾有过山重水复的迷茫,但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柳暗花明的惊喜。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家的发展又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柳州二也迎来了学校发展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收获与成长同在。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的载体,是完善人的重要途径,一所学校所具备的优秀科研品质,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学校赢得精彩未来的强大驱动力。
我们认为:
科研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平时没有开展科研的意识。
科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时没有开展科研的行为。
科研并不空洞,空洞的是平时没有联系工作的实际。
科研并不虚无,虚无的是平时没有积累科研的经验。
科研并不无用,无用的是平时没有推广科研的成果。
我们证明:
科研成效是显著的,能推动高考成绩高位走强。今年高考600分以上高分层人数我校排柳州市第三,五位入口成绩是A等的学生照样可以考600分以上高分。
我们坚信:
科研力量是无限的,能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13届的各项检测指标己排在柳州市第三,相信明年的高考必将取得辉煌的成绩。
科研成功靠高层,科研优秀靠中层,科研卓越靠基层。我们二中全体教师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教育科研工作新篇章!
 
                        2012年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周开幕式                                

                                                           梁树颖校长在会议上作科研工作经验报告

                                                                                         覃卫东副校长领奖

  校务动态

校园新闻
以研优教提实力、以教促研凝内涵
作者:  作者:科研信息处  |   来源:来源:科研信息处  |  
发布时间: 2012-12-21 点击数: 2664

 

以研优教提实力、以教促研凝内涵
——柳州二中科研工作经验总结
 
我校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实践研究》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一等奖。
课题负责人:覃卫东 
课题组成员:吴秋凤 李志伟 蒋小琼 李永安 蓝树民 黄颖 张蓓 韦献华 廖玉玲 朱丽莉 关炳坤 王媚 陈致富 张 旭
课题新形势下柳州二中学困学生潜力开发策略研究》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课题负责人:吴海鹰  课题执行组长:覃卫东 
课题组成员:吴秋凤 李明 李志伟 蒋小琼 廖玉玲 冯丽霞 红 周燕 吴彦桦 周缅 杨虹 张旭
课题《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备课组实效性研究》荣获柳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课题负责人:石欣 
课题组成员:覃卫东 蒋柳红 李志伟 黄颖 陈小桥 廖玉玲 阙剑霞 朱丽莉 陈亚丽 王华瑄 杨虹 华春新 彭丽园
 
 
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科研工作,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完善,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成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坚持把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计、名校之路”来抓,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科研一体化,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科技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人人都是教科研能手,处处都是教科研平台,事事都是教科研窗口,时时都是教科研风景”的校园科研文化。提升了学校发展层次,加快了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步伐。
一、健全科研机制,明确科研工作方略
为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科研工作“八大”方略》:
即“一大运行机制:教科研一体化;二大工作原则:推进学校工作原则,立足校本教研原则;三大工作思路: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四大工作方针:突出重点,细化目标,优化方法,注重实效;五大实施措施:科研培训,科学选题,有效激励,合理保障,反馈监控;六大活动载体: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师论坛为载体,以师徒结对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网络教研为载体,以评先促研为载体;七大工作目标:营造科研氛围,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研究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特色项目;八大管理要求:精心调研定方向,深入研讨立选题,专家指导提水准,细化目标抓落实,科学管理重效率,认真总结出成果,结题鉴定达目标,成果推广出成效。”
二、搭建研修平台,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1.汇编科研资料,营造科研氛围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科研处坚持编发《柳州二中教研文摘》,以每月一期的形式,通过收集国内外教育科研情况,编摘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传递校内外科研动态,传播教育科研方法,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科研处还坚持每年出一期《柳州二中教研》,汇编校内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和工作经验总结,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依托教科所教育科研网,开通柳州二中科研处博客,拓展科研服务渠道。
2.开展校本研修,提高科研能力
几年来,科研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校本科研培训。培训的内容有:
理论类:《教育科研与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进行科研课题研究——谈校本教研活动》、《实效课堂》等专题讲座,
实践类:《思维导图运用》、《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三生教育”实践》、《学困生潜力开发研究》讲座等。
系列化的科研讲座,为教师们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提升了教师们的科研素养,避免了研究中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请进来”“走出去”,拓展科研视野
科研处经常聘请区内外专家来学校做教育教学培训和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同时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市教育局、市教科所举行的各类有关教育、科研的报告会和研讨会,培训内容包含了“新课程改革”、“集体备课”、“教育科研方法”、“有效教学”等等多个方面。2011年11月广西教科所蒋国平副所长给全校教师做了题为“科研的力量——我的教育科研观”的科研报告。三年来,共有北京市政府督学胡新懿、北大教授古新宇等10位区内外专家来我校讲学,约2000人次参加了学习。教师们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拓展了科研视野,提升了理论素养。
4.聘请专家指导,增强科研推力
 为了使课题的开展不偏离方向,我们还充分依托各级科研机构,聘请了广西教科所、柳州教科所的专家指导部分重点课题研究。聘请的专家有广西教科所蒋国平副所长、柳州教科所刘明所长、覃方确书记、李红文主任。专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保证了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三、构建科研网络,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1、构建科研网络成合力,立足实际谋发展。
遵循源于实践,立足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近三年来我校执研了2项国家级子课题,7项自治区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67项校级微型课题。目前已形成“人人要研究、事事都研究、时时在研究”的大好局面。多层次的科研网络逐步形成,课题涉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同时注重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形成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在研部分课题成为我校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重点课题《普通高中“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把“三生教育”作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来研究,把“三生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依托课题研究探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做法。该课题构建了三级课题网络,以课题研究统领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全员参与研究。

总课题

(自治区级)
 
 
子课题(德育教育研究组)
 
子课题(课堂教学研究组)
 
子课题(教师成长研究组)
 
子课题(教师幸福感研究组)
 
子课题(社团活动研究)组)
   
校级微型
课题
校级微型
课题
 
校级微型
课题
 
子课题(评价体系组)
 
 
校级微型
课题
 
 

 

 
 
 
 

《普通高中“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织结构图
该课题成立了六个子课题教育研究组“三生教育”之学校德育教育研究组(包括家庭、社会教育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组、教师成长研究组、教师幸福感研究组、社团活动研究组、评价体系研究组。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C类课题《普通高中实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试图从“课堂教学”的视角,对建设实效课堂管理机制、课堂实施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到一般的构建策略,从而为同类学校的相关研究和区域推进策略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帮助,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且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结论。
其它课题如国家级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高中生文明习惯养成研究》、自治区级课题《分校式管理探索实践与研究》、《西部城市高中生文明修身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相结合的运用体系》、《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则主要从教育、教学多层面对各种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多层次的科研课题体系,使学校宏观办学理念得到落实的同时,也使微观层面上的研究更贴合学校实际。
2、推广微型课题务实效,小课题出大文章
为了使课题研究内容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构建科研网络的过程中,以微型课题为切入点,依托区级A类课题《普通高中“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与区级C类课题《普通高中实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批准立项了45项校级微型课题,全校教师100%参与课题研究。目前已有28项微型课题结题 ,并且评选出了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6名,召开了研究经验推广会。
微型课题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科研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在以微型课题为切入点,推进全员参与科研,我们采取了三个“实”措施:
循序渐进,目标“务实”。我们为了克服教师们的畏难情绪,在微型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采取了“低起点,高追求;重过程,淡结果”的策略,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反复地跟老师们强调:先做起来,不要担心做不好,只要认真做,做不好也没关系。我们既不期望老师们通过一项课题研究就能解决多少问题,也不苛求老师们通过一、两项课题研究就有明显的进步,尽可能地让老师们在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参与微型课题研究。
融研于教,过程“踏实”。我们的选题坚持以校为本,贴近学校,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紧紧围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重点放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位教师由衷地说:微型课题研究,其实也就是对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种主动学习、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检验的过程。我们在学习中寻找方法,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实事求是,成果“真实”。我们认为教育研究的成果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认认真真地做,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心得体会,才会有真情实感,也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字。我们提倡老师用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形式叙述自己“做”的过程,从“做”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做的个性。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我校共有50多篇教学设计、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故事、论文等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获奖。
四、务实课题研究,科研成效显著提升
1. 注重推广运用,促进成果高效转化
学校科研处及时对各级课题的申报、阶段性研究计划进行指导,并认真组织各级课题的开题论证报告,配合市教科所对在研的各级课题进进行课题中期检查,督促到期课题及时结题,推动了我校课题的顺利开展。
学校通过“两刊(《柳州二中教研》、《柳州二中教研文摘》)一会(科研成果推广会)”汇编、发布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工作。课题研究成果《柳州地理》、《柳州历史》、《二中心理学教育课程》、《新生入学教育手册》二中学子《成功启示录》、《二中晨读美文精选》等已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自治区级B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中建构了柳州市第二中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新体系,改变原来的段、期考成绩加期末鉴定的综合成绩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促进他们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实验年级学生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
自治区级A类重点课题子课题《新形势下柳州二中学困生潜力开发策略研究》在全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困生潜力开发的运行机制形成柳州二中学困生(潜力生)指导手册系列档案,和学籍档案一样,面向全校各个年级推广使用。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对象的2007级学生,直接受惠于课题研究工作,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高质量的特大丰收。
自治区级B类课题《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备课组活动实效性的研究》以“集体备课制度”研究为抓手,围绕“信息化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传统备课的组织形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保障机制,建设了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的专题网站,总结、提炼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建设并利用网络资源库、校园网站、校内办公网(OA管理系统)、教研管理平台,备课组QQ群等有助于备课活动开展的信息交流平台,收集了教学课件、主题班会课件、习题集等教学资源近10000篇。
市级课题《普通高中思维导图运用的实践研究》研究和实践思维导图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在学校管理中引入思维导图,明晰了管理思路,明确了管理要求,提高了管理实效,达到了两个目的:让自己知道要做什么,让别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思维导图还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改善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改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等方面取得很初步成效。
2. 培养科研骨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各项课题的研究成员分配上,实行老、中、青合理搭配,注重培养年轻教师,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科学发展。依托课题研究,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为教学名师,教学新秀。许多教师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由此而造就了一批二中名师, 2012年张蓓老师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柳州市学科带头人名单,覃卫东老师获得2010年柳州市教坛明星,韦献华、蒋柳红、杨丽娜、冉 红等10位被评为柳州市教学骨干。两位副校长、七位教师入选柳州市首届名校长名师。吴海鹰、覃卫东两位教师被批准成立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
三年来,科研处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班集体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广西教育学会,广西教科所,广西物理学会、英语学会,市委宣传部、市教科所等单位组织的各类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共收到参赛论文近300篇,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论文获得全国一等奖1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9篇; 40篇论文获得自治区一等奖,65篇论文获得自治区二等奖,178篇论文获得自治区三等奖,62篇论文获得市级奖励。教师的参与热情在不断提高,他们正在教育科研的沃土上快速成长。
由于科研成效显著,学校连续被评为柳州市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科研先进集体”,并于2007年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研先进集体”,在柳州市第九届科研成果评活动中我校有1项课题获得二等奖,3项课题获得三等奖。柳州市第十届科研成果评活动中我校有1项课题获得一等奖,2项课题获得三等奖。
学校还获得“广西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科学月’先进集体”,柳州市科研网络管理评比一等奖,柳州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展二等奖、柳州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展一等奖等奖励。
五、发挥辐射作用,彰显示范高中品质
我校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开展与市内外学校的科研交流合作,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利用在教师下乡扶贫支教的机会,给支教单位鹿寨中学、柳城中学、融水二中赠送科研资料,邀请支教单位教师参加我校科研培训、开题结题会议和课题结题观摩会议等,学校领导也多次带教师到支教点交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及做法,给支教学校带去了办学的新思想、新理念。
六、锻造科研品质,赢取学校精彩未来
回首近三年的学校科研工作历程,我们虽然曾有过山重水复的迷茫,但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柳暗花明的惊喜。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家的发展又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柳州二也迎来了学校发展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收获与成长同在。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的载体,是完善人的重要途径,一所学校所具备的优秀科研品质,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学校赢得精彩未来的强大驱动力。
我们认为:
科研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平时没有开展科研的意识。
科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时没有开展科研的行为。
科研并不空洞,空洞的是平时没有联系工作的实际。
科研并不虚无,虚无的是平时没有积累科研的经验。
科研并不无用,无用的是平时没有推广科研的成果。
我们证明:
科研成效是显著的,能推动高考成绩高位走强。今年高考600分以上高分层人数我校排柳州市第三,五位入口成绩是A等的学生照样可以考600分以上高分。
我们坚信:
科研力量是无限的,能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13届的各项检测指标己排在柳州市第三,相信明年的高考必将取得辉煌的成绩。
科研成功靠高层,科研优秀靠中层,科研卓越靠基层。我们二中全体教师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教育科研工作新篇章!
 
                        2012年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周开幕式                                

                                                           梁树颖校长在会议上作科研工作经验报告

                                                                                         覃卫东副校长领奖

地址:柳州市鱼峰区文苑路18号

邮编:545000

联系电话:0772-2456302 / 0772- 2456286

中国禁毒公众号

柳州二中微信号

  网站统计
  • 今日文章:0
  • 本月文章:32
  • 文章总数:3635
  • 点击总量:7828251
版权所有:柳州市第二中学 桂ICP备1701201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66号
技术支持:盈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