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学无止境;深度学习,趣意盎然
  作者:胡庆如  |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17-11-26  点击数: 2173次

 

——记广西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基地柳州二中基地“课程设计与深度学习”教学研讨会

 

“柳州市第二中学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基地”是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项目。为推进柳州市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教与学的意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升。2017年11月22-23日,在柳州市第二中学生物学科基地的精心筹备下举行全市“课程设计与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得到了柳州市教科所科研室主任、生物教研员李红文老师的大力支持,有幸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李高峰教授和广西师范大学杨华教授亲临指导。 

第一篇 课堂聚焦,大师点晴

23日上午8点30分,气温很低,飘着小雨,但是也没有抵挡老师们听课的热情。来自柳州市区及五县的生物学教师们不畏路途遥远,顶风冒雨如期而至。

8点40分,活动在柳州二中的钟文老师的实验探究课中拉开了序幕。生化楼三楼生物数字化实验室,钟文老师使用多媒体显微镜设备,通过探究式导学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通过对比,总结归纳,构建概念,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

李高峰教授深入课堂,多维度观察教师授课过程

李高峰教授从学生实验操作维度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钟文老师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通过数码显微镜显示屏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听课的老师们积极讨论

课后学科基地负责人、“多倍体”特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张蓓老师,邀请九中的叶朵朵老师和钟文老师一起讨论实验的细节,帮助钟文及时总结和反思授课过程中的技术操作问题。

参加活动的教师们,对实验探究课的讨论还余兴未了,短暂的课间休息后,开始了第二节展示课,由柳州二中陈秋月老师带来的高二复习研讨课——基于图导思维的课堂教学:《必修1 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陈老师融合思维导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老师导图与学生导图,整合问题思考与习题训练,学生活动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总结蛋白质的鉴定、功能、结构、元素和合成、分泌等过程。呈现了一堂通过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习在课堂地真正发生的复习课模式。

学生通过学习自我反馈矫正

课堂上师生互动

老师们认真听课

下课以后,就上课的内容随机留下部分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测试上课效果。

两节展示课后,进入到评课环节。首先由高一的备课组长胡湘菊老师就钟文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接着,高二的备课组长周霞老师就陈秋月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柳城实验高中韦慧旋老师在评课中说到:两位老师的课特色鲜明,犹其是陈秋月老师的课,逻辑性强,问题引导,学生的参与度高。她认为,有好的团队就会有好的教师。十分忠恳地建议钟文老师,应该善于将学生的学习问题暴露出来,“教学过程中不暴露问题,学生就一定会在做题中暴露问题,甚至在考试中暴露问题”。

铁一中胡海群老师就两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改变蔗糖溶液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实验,老师都做过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有多高?学生做一个思维导图要花多少时间?钟文老师和陈秋月老师均给予了及时的回应。

各校教师各抒己见,共同研讨两节课的亮点与不足。之后,李高峰教授也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李教师给予了这两节课充分的肯定,他从多个维度对课进行了评价,概括起来是:(1)两节课的教育技术运用熟练 (2)实验室规范:学生不拿水及食物进入实验室,有将这些规则显化。(3)概念教学:能说出来不一定有概念,两位教师注重概念的概括和归纳,并给教师们解释概念构成的四大要素,强调概念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支撑起来。李教师巧妙结合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自然地渗透了“概念建构”、提问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艺术等等教学技巧的教育,让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不仅知道了教学操作的方法,也懂得了教学操作的理论依据。从大家专注的眼神中,李老师短短几十分钟的评课已经牢牢抓住了老师们的心。

上午研讨课结束之时,杨华教授发言,表达对李高峰教授的感谢,同时邀请大家参加下一次的桂林生物教学研讨。

李红文主任发言,对柳州生物教学课改寄予厚望,希望老师们再接再厉,争创柳州生物教学更好成绩。

第二篇 STEM课程体验 快乐学习

下午1点30分李高峰教授准时在教室等候老师们的到来,他将带给大家一场怎样的头脑风暴呢?

李教授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为素材,自己配音制作成微课。老师们在高峰老师的微课中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之后,大家才明白高峰老师的真正用意,高峰老师在用行动感染他人,倡导老师们多做微课。在他的身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含义。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核心是加强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二是技术素养,三是工程素养,四是数学素养。

要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视学生四个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课堂动手体验过程,使学生从传统的”惰性”课堂中解放出来,把知识变为“活性“知识。

 

李教授先给大家讲解了“水果电池”的原理,接着老师们动手亲自体验水果发电的过程。

老师们体验在瞳孔笔照射下瞳孔的变化,以区别于传统的口头传授。

老师们体验单眼触笔实验

李教授带领大家通过“跳眼法”来测量教室外的电线杆和自己的距离。

李教授通过公道杯把昆虫虹吸式口器的原理外化,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还激发了大家的探索热情。

李教授展示公道杯模型

老师们讨论公道杯注水的虹吸式原理

利用三根鞋带,李教授又把复杂的DNA双螺旋模型编制出来,老师们也热情参与并讨论。

李教授又拿出仿制的倒流壶,给大家介绍其中的原理。

仅仅用一张A4纸,老师们就剪出了连续的周长超过5米的圆环,不过这与生物细胞高效利用空间相比还相差很远。

老师们用半张A4纸巧妙地做出了DNA双螺旋模型

最后,李高峰教授又给大家介绍了良心壶及其产生背景,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又提升了人文素养。

在报告过程中,高峰老师象一个魔术师一样,从他带来的那口大旅行箱中一会儿拿出一个道俱,比如公道杯、倒流壶、瞳孔笔、DNA双螺旋手式编绳……,把大家都惊呆了。李老师在与老师们的互动中,告知大家一个道理:生活中有着很多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我们劳动人民的创造财富中蕴藏的智慧开发出来,形成STEM课程,用真实的情景提出真实的问题,让我们的生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力。

学习是已有经验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变化的过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设计引导下完成自己建构和社会建构,作为学生的老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这一次活动,李高峰老师用他的行动和思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怎样才是用真实的东西进行生物学教学。在李高峰老师一个个鲜活案例中,每一位老师全情投入,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科技教育

研究性学习
课程设计,学无止境;深度学习,趣意盎然
作者:  作者:胡庆如  |   来源: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17-11-26 点击数: 2173

 

——记广西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基地柳州二中基地“课程设计与深度学习”教学研讨会

 

“柳州市第二中学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基地”是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项目。为推进柳州市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教与学的意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升。2017年11月22-23日,在柳州市第二中学生物学科基地的精心筹备下举行全市“课程设计与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得到了柳州市教科所科研室主任、生物教研员李红文老师的大力支持,有幸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李高峰教授和广西师范大学杨华教授亲临指导。 

第一篇 课堂聚焦,大师点晴

23日上午8点30分,气温很低,飘着小雨,但是也没有抵挡老师们听课的热情。来自柳州市区及五县的生物学教师们不畏路途遥远,顶风冒雨如期而至。

8点40分,活动在柳州二中的钟文老师的实验探究课中拉开了序幕。生化楼三楼生物数字化实验室,钟文老师使用多媒体显微镜设备,通过探究式导学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通过对比,总结归纳,构建概念,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

李高峰教授深入课堂,多维度观察教师授课过程

李高峰教授从学生实验操作维度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钟文老师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通过数码显微镜显示屏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听课的老师们积极讨论

课后学科基地负责人、“多倍体”特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张蓓老师,邀请九中的叶朵朵老师和钟文老师一起讨论实验的细节,帮助钟文及时总结和反思授课过程中的技术操作问题。

参加活动的教师们,对实验探究课的讨论还余兴未了,短暂的课间休息后,开始了第二节展示课,由柳州二中陈秋月老师带来的高二复习研讨课——基于图导思维的课堂教学:《必修1 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陈老师融合思维导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老师导图与学生导图,整合问题思考与习题训练,学生活动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总结蛋白质的鉴定、功能、结构、元素和合成、分泌等过程。呈现了一堂通过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习在课堂地真正发生的复习课模式。

学生通过学习自我反馈矫正

课堂上师生互动

老师们认真听课

下课以后,就上课的内容随机留下部分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测试上课效果。

两节展示课后,进入到评课环节。首先由高一的备课组长胡湘菊老师就钟文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接着,高二的备课组长周霞老师就陈秋月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柳城实验高中韦慧旋老师在评课中说到:两位老师的课特色鲜明,犹其是陈秋月老师的课,逻辑性强,问题引导,学生的参与度高。她认为,有好的团队就会有好的教师。十分忠恳地建议钟文老师,应该善于将学生的学习问题暴露出来,“教学过程中不暴露问题,学生就一定会在做题中暴露问题,甚至在考试中暴露问题”。

铁一中胡海群老师就两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改变蔗糖溶液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实验,老师都做过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有多高?学生做一个思维导图要花多少时间?钟文老师和陈秋月老师均给予了及时的回应。

各校教师各抒己见,共同研讨两节课的亮点与不足。之后,李高峰教授也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李教师给予了这两节课充分的肯定,他从多个维度对课进行了评价,概括起来是:(1)两节课的教育技术运用熟练 (2)实验室规范:学生不拿水及食物进入实验室,有将这些规则显化。(3)概念教学:能说出来不一定有概念,两位教师注重概念的概括和归纳,并给教师们解释概念构成的四大要素,强调概念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支撑起来。李教师巧妙结合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自然地渗透了“概念建构”、提问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艺术等等教学技巧的教育,让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不仅知道了教学操作的方法,也懂得了教学操作的理论依据。从大家专注的眼神中,李老师短短几十分钟的评课已经牢牢抓住了老师们的心。

上午研讨课结束之时,杨华教授发言,表达对李高峰教授的感谢,同时邀请大家参加下一次的桂林生物教学研讨。

李红文主任发言,对柳州生物教学课改寄予厚望,希望老师们再接再厉,争创柳州生物教学更好成绩。

第二篇 STEM课程体验 快乐学习

下午1点30分李高峰教授准时在教室等候老师们的到来,他将带给大家一场怎样的头脑风暴呢?

李教授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为素材,自己配音制作成微课。老师们在高峰老师的微课中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之后,大家才明白高峰老师的真正用意,高峰老师在用行动感染他人,倡导老师们多做微课。在他的身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含义。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核心是加强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二是技术素养,三是工程素养,四是数学素养。

要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视学生四个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课堂动手体验过程,使学生从传统的”惰性”课堂中解放出来,把知识变为“活性“知识。

 

李教授先给大家讲解了“水果电池”的原理,接着老师们动手亲自体验水果发电的过程。

老师们体验在瞳孔笔照射下瞳孔的变化,以区别于传统的口头传授。

老师们体验单眼触笔实验

李教授带领大家通过“跳眼法”来测量教室外的电线杆和自己的距离。

李教授通过公道杯把昆虫虹吸式口器的原理外化,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还激发了大家的探索热情。

李教授展示公道杯模型

老师们讨论公道杯注水的虹吸式原理

利用三根鞋带,李教授又把复杂的DNA双螺旋模型编制出来,老师们也热情参与并讨论。

李教授又拿出仿制的倒流壶,给大家介绍其中的原理。

仅仅用一张A4纸,老师们就剪出了连续的周长超过5米的圆环,不过这与生物细胞高效利用空间相比还相差很远。

老师们用半张A4纸巧妙地做出了DNA双螺旋模型

最后,李高峰教授又给大家介绍了良心壶及其产生背景,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又提升了人文素养。

在报告过程中,高峰老师象一个魔术师一样,从他带来的那口大旅行箱中一会儿拿出一个道俱,比如公道杯、倒流壶、瞳孔笔、DNA双螺旋手式编绳……,把大家都惊呆了。李老师在与老师们的互动中,告知大家一个道理:生活中有着很多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我们劳动人民的创造财富中蕴藏的智慧开发出来,形成STEM课程,用真实的情景提出真实的问题,让我们的生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力。

学习是已有经验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变化的过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设计引导下完成自己建构和社会建构,作为学生的老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这一次活动,李高峰老师用他的行动和思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怎样才是用真实的东西进行生物学教学。在李高峰老师一个个鲜活案例中,每一位老师全情投入,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地址:柳州市鱼峰区文苑路18号

邮编:545000

联系电话:0772-2456302 / 0772- 2456286

中国禁毒公众号

柳州二中微信号

  网站统计
  • 今日文章:2
  • 本月文章:4
  • 文章总数:3204
  • 点击总量:6223274
版权所有:柳州市第二中学 桂ICP备1701201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66号
技术支持:盈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