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申请书节选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10-01-10  点击数: 2389次

 

课题名称: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课题编号:桂教科研  [2004]   C  121

课题负责人姓名:  李 有 盈   (限填一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柳州市第二中学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2004 年 4 至  2007 年 12 月

 

课题组成员名单(主要参加者)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专业职称

行政职务

在研究中

承担的任务

1

李有盈

46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负责人

2

韦献华

38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科研处主任

成员

3

钟途

40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成员

4

宋军

25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

 

成员

 

 一、基本信息

成果主件名称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成果附件(请打√):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2.论文;√3.专著;4.译著;5.工具书;√6.电脑软件;7.其他(请注明);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1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

广西社会­——柳州市

著作

3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

4

承认差异,分层递进

论文

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

论文

7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

论文

8

我校汇编的乡土地理教案等资料库

网站

9

柳江县铜鼓岭野外地质地貌实习考察培训,实施方案,学生考察报告,形成了我校第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雏形

其他和录像

10

钟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课题上的全市公开课

教案和录像

11

宋军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课题上的全校青年老师赛教课

教案和录像

13

柳州旅游业的未来前景之现状与发展研究

学生论文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柳州市第二中学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研究课题于2004年4月批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C类课题,是当年全广西中学组地理学科中唯一的一个入选项目。2004年至今,三年来的探索、实践,使我们对这一课题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起到了引领和促进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师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已经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1、2004年4月在学校科研处的主持帮助下,开展了该课题的开题论证会,全校老师参加了旁听,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2、2004年到2007年各位老师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然后汇集整理,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大量的乡土地理教案,整合教学资源,撰写教学论文,把教学成果大力推广运用到各教学班级之中。我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八次到柳州市内外进行野外考察,上网查询,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回来后又分类进行整理,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得到了师生一致的积极响应。教师教学认真投入,学生学习的热情明显高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各年度会考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3、2004年新学年开学前,在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展了一次有关“乡士地理知识”的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70份,收回665份,许多学生都做了认真如实的回答,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地理学习和有关乡士地理的基本水平,教师通过汇总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4、每年的新学期开始,我们都利用高一年级到北弓基地军训期间,利用空余时间和晚上指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山川河流植物花草的辨认,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能学到很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坚持开展这项活动已经三年了。

5、组织学生成立乡土地理调查兴趣爱好小组,丰富课外知识,开展野外考察和学习讲座等活动,收集地质、地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地资料,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部分班级自发地组织了学习地理的互帮互助小组,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方法和规律。如2005级高一(2)班的很多学生在周记中明确表示喜欢学习地理课,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该班学生自发组织两个地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参加的人数达16人之多,占本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强,在各个兴趣小组中是最多的两个之一。2007年毕业的有四个文科班,是我校历史上最多的。这一届的学生是我校当年课题开展的第一年,有一部分人原来不想学习文科,是因为想继续学习地理而来的。经过三年艰苦的努力学习,最后高考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届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是有实力的。他们的地理成绩在全区排名在26位。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

6、2005年11月份,我们成功地组织63位对地理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同学到柳江县铜鼓岭进行野外地质地貌的实习考察,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准备,培训,实施,总结,形成了第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得到师生的强烈好评,并在当年自治区示范高中专家组来二中验收时极大的关注和赞赏。

7、本校的“乡士地理”网站,已经借助于学校的网站建立起来了,已经下载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还在不断的充实之中,学生上网浏览的人数越来越多,对相关内容越来越感兴趣。

8、钟途老师参加了“广西社会­——柳州市”一书的编写工作,撰写了其中部分主要内容,作为乡土地理教材,在柳州市推广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他撰写的论文<<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发表在二中校刊,反响强烈。李有盈老师撰写的“承认差异,分层递进”一文被编入广西出版社出版的柳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书中,李有盈老师撰写的“强调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热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一文,在校刊上发表后,在师生中对于研究课题的选择有很高的实用参考价值。配合将要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我校承担了自治区级B类科研课题,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目前该课题也在向自治区申报结题之中,李有盈参与了其中的部分研究工作。韦献华老师多年主持科研部门的工作成绩卓著,编写了十多期的校刊,其倡导的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师生们的喜爱。本年度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地理教师,自治区“十月爱科学”先进个人,撰写的论文<<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荣获自治区论文评比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发表在二中校刊,反响强烈。宋军老师年轻有为,在学校青年老师比赛课上得了二等奖,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和同学打成一片,深受学生的欢迎。韦献华,钟途,李有盈均多年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9、每一年为了配合学校科技节的工作,我们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2004年举办了“柳州奇石展”,2005年组织部分同学到野外考察,2006年举办了“柳州的昨天和今天”新老照片展,2007年开展了“柳州新貌”摄影征文比赛。每年都能得到了很多同学的积极响应,收集到大量的作品,最后选出部分一,二等奖在学校展览,很多同学争相观看,收效甚大。

10、2007年10月我们学校还组织高一和高二年级近八百人参观了柳州市博物馆的馆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洗礼。

二、本科研课题工作基本上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只是由于高中地理涉及的领域广泛,有关案例在文献中较少,当初我们对它估计不足,以为只要两年就够了, 事实上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来说,直到今天还无法完整深入的进行,特别是实地考察方面。原来设想的要到三江、融水一带进行一次野外考察也无法实现。

三、2006年上学期从西南师范大学新分配来的宋军老师的加入,使我们的研究队伍大大加强了。

 

三、研究总报告(不少于10000字,可另附页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地理学词典》中解释为“可以一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一个县、区和乡为单位”。 原国家教委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198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乡土地理限于本县(市)地理”。

国外地理教育不但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并且把乡土地理作为培养学生地理技能、智能和各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载体。如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即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这五项地理技能的培养常常要求在乡土地理调查中进行。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紧扣“当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乡土地理教学一直是我国地理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同时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从我们在2004年的调查中发现,由于乡土地理是学生能够直接观察、亲手摸到、经常接触,并生活其间的区域事象,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想探究的内容。而现行的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内容普遍比较简单,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少有原理上的深入分析,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对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更浓厚的兴趣。而高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系统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加上会考、高考的压力,使很多教师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因此,,怎样结合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手段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高中学生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立体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和地理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高中地理老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而在这一方面,国内还未曾见到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同时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形成地理技能,感受学习过程,感悟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2、实际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以乡土地理作为载体,通过分析乡土案例、进行乡土地理考察、开展有关乡土地理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制作乡土地理课件、建设乡土地理网站等方式将乡土地理知识有机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地理感知方式。通过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零碎的知识得到系统化,使抽象的理论得到现实的验证。引导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实践、自我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工作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从而形成高效的地理教学方式,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3《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高中新《课标》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作为理论指导,在地理教学中,以乡土地理作为载体,通过分析乡土案例、进行乡土地理考察、开展有关乡土地理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制作乡土地理课件、建设乡土地理网站等方式将乡土地理知识有机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地理感知方式。引导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实践、自我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工作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和师生角色、学习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同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优化整合乡土地理资源的途径,为即将铺开的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作有益的尝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1、乡土地理案例的采集处理方式研究。  2、乡土地理考察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3、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途径研究。4、乡土地理课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5、乡土地理网站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6、基于乡土地理研究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并整理有关文献,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学习价值的材料,形成文献档案。

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访问、座谈、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

案例研究法:对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地理环境中某些内在规律或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行动研究法:针对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调整研究的方向。

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在本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划分了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8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好课题开展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研究性学习过程与策略》、《过程与策略——新课程实施解读》等资料,吸收现代教学信息,统一思想,确定了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主要调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情况及学生对乡土地理教学的态度,总结探究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

3、开展个案研究,为课题的申报与进一步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4、进行课题论证,并向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研究课题,经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小组最终审定,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自筹经费一般课题,编号为桂教科研「2004」C类121号。

5、开题论证。

6、进行人员分工。

附人员分工表:

1

选题、搜集文献资料、

制定研究计划,学习培训

调查报告

韦献华 李有盈 钟途

2

课堂实践

教案

韦献华 李有盈 钟途 宋军

3

网站建设

论文

钟途、宋军

4

总结

实验报告

韦献华 李有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7年12月)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在全校的地理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教学实践.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完善课题研究计划方案。    2、构建乡土地理资源库。

3、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作课(公开课、研究课、研讨课、赛课)等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素材资源库、乡土案例、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有效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4、建设专题网站《柳州二中地理网》。

5、根据会考和高考考察应用能力的需要,利用乡土地理提高学生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成效,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

6、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的途径。

7、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对基于乡土地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活动进行理论总结,交流研讨,撰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8、组织学生参加乡土地理考察活动,尝试编写乡土地理考察校本课程。

9、每年的新学期开始,我们都利用高一年级到北弓基地军训期间,利用空余时间和晚上指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山川河流植物花草的辨认。

     第三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07年10月-12月)

本阶段主要对照实施目标搜集有关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构建乡土课程教学资源库、推出优化课堂教学实例、论文及完成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

(一)理论上领先,实践中居前

单独的乡土地理研究工作全国有大量成熟的研究,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但把它和高中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我校还是走在前面。网上搜索的结果,除了我校这个课题之外,南宁二十六中2006年也建立了校级的一个子课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子课题:城市交通发展与中学生交通安全的研究(组长:刘  玲组员:吕俊庄、冯明奇、吴丽娟、苏海华)说明我们的研究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我校的科研选题方向得到了其它学校的共鸣。

本课题开始时,全国还在应用旧的地理教学大纲,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并且呼吁要大力加以改革。现在的地理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形成地理技能,感受学习过程,感悟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把握好新课标,使用好新教材,应用好乡土地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学习的结果,还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

几年来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把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结合乡土地理的部分全部编写成案例,并且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有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明白易懂了。

为了展示我们的教学科研成果,2007年12月27日,由钟途老师代表我们课题组在学校开放周上了一节公开课,全市有三十六位兄弟学校的老师参加旁听,课后柳州市教科所地理教研员廖树山老师给予了精彩的点评,认为是“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典范”。

(二)多方收集,精心梳理编写,建设乡土地理资源库

乡土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 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精选后使之符合案例学习的要求。

几年来,我们拓展了乡土地理材料的来源渠道,从我市、辖县的地方志、报刊、书籍、电视新闻、网络、实地考察等渠道收集乡土地理材料,利用集体备课和课余时间,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将与高中地理教学有关的乡土地理进行分类,整理编写形成两大类共28个案例:

(1)自然地理类:主要包括柳州市及辖县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矿产等。

(2)人文地理类:主要包括柳州市及辖县的农业、工业、交通、人口、旅游等。

三年来,我们合计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案例约有一百万字左右,这些案例应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三)应用乡土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民主课堂氛围。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学好地理。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经过教师点拨,才能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并且这些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更加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如我们在讲锋面雨时,一般正值秋季、降水量较多,并且一天比一天冷,教师根据这种自然现象,在讲课之前就可以直接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学生肯定处于一种“迷惑不解”状态之中。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这就是因为冷锋过境所产生的天气现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锋面雨的知识。”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持续的兴奋中心。同时唤起学生全力以赴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力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目的。

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个认知规律,充分应用各种乡土地理资料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手段,促使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材料,获得地理感性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主要用了两种方法:①实地观察法。例如带领学生到野外实习,这种方法是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直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为鲜明、生动和深刻。②直观教具演示法。这种方法方便,且适应性强,可根据条件选用。这种方法一般指地图标本、模型、图片、幻灯和电影等,用以形成感性知识。这种方法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感性知识更好的转化为理性知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尝试应用古代诗词和现代地理教学相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柳江河的水系特点,理解为什么柳江多洪水危害,我们尝试了用GOODL EARTH沿柳江走一趟,并用柳宗元所说的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描述来表示,同学们一下子就说记住了。欧阳辂《柳州道中》“寒林照眼知秋气,远瀑盘空作怒声”的诗句,描写了古代柳州八景之一“鹅山飞瀑”的景象。<<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徐霞客本人在柳州呆了43天,对柳州的山山水水作了生动的描摹当他登游立鱼峰洞时,发出“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的感叹。我们在分析岩溶地形的特点时引用了这部名著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这一段材料,巧妙设问,故布疑阵,如故意问到徐霞客在柳州呆了多少天啊,他在柳州走过的线路那个同学知道啊,他在我们柳州对柳侯祠是如何描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同学们上网去查相关资料,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2004年9月和2005年6月我们对部分班级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前后统计情况如下

班级

实验前

实验后

兴趣状况

很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很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32%

46%

22%

69%

23%

8%

 

 

 

 

 

   从统计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在课堂上应用乡土地理资源,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应用乡土地理资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锻炼学生地理思维,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利用乡土地理素材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

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我们柳州市区的交通情况,并且由此推断其它城市的交通情况的共性。这样,学生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城市交通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地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柳江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并且还明白降水与河流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柳州市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等等,从而达到夯实地理基础知识的目的。

通过应用乡土地理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2、通过乡土地理调查和实习掌握地理方法和体验学习过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俗话说,“讲十遍不如看一遍”。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周围环境之中,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可以获得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观察实践中,采用教师讲,学生看;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观察相结合;学生独立观察等多种形式,从而获得鲜明而完整的印象,掌握正确的地理考察方法,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

在教学实验阶段,我们还经常介绍一些编写地理小论文的知识,鼓励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建设,同时还引导学生对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和建设提出的见解和合理化建议,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大有用处的。例如,2005年11月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到柳江铜鼓岭进行地质地貌野外综合实习时,事先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回来后要求同学们每人写一篇考察报告,对写得好的给予评奖,最后把获得一等奖最优秀的三篇考察报告书和我们整个考察过程,用黑板报的形式展示给全校师生观摩,个别学生写的考察报告已达较高的水准,令师生赞叹不已。学生也在进行这些乡土地理调查的体验过程中掌握了乡土地理考察的方法。

3、在感受地理知识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深思细想。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鼓舞学生树立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时常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如讲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其中有一点说到,“地转偏向力”的问题,这一部分是到高二年级物理学才教到的,学生非常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了理解这一难点知识,我们先出示了一幅柳州市的全景图,引导学生去观察柳江大桥南北两侧的河岸差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再通过深入的讲解让学生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又如在学习《地貌》一节时,出示了鱼峰山,都乐岩,萝卜洲等自然景观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流水作用地貌的成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类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本能的亲切感。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4、选用乡土素材,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充分地应用到各种各样的乡土地理素材来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形成学生的综合思维的能力。在地理素材的呈现方式上,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固化选材的内容。乡土案例可以是柳州自然地理案例,也可以是柳州人文地理案例。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呈现,也可以以地理图象呈现,还可以是乡土地理实践案例等等。力求符合地理学习目的,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

①结合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柳州市城区的变迁及原因。

②分析自然条件对柳州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柳州成为“桂中商埠”的原因。(工业,农业,商业旅游等等)

③从历次人口普查情况说明柳州市区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④结合实际说明柳州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⑤举例介绍柳州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⑥利用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柳州有哪些变化,并以适当形式展示讨论的结果。

2)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分析乡土案例时,不要给学生养成单一的思维定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聚合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只要学生能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在有一年我们在“有无外星人”的一次讨论中,有一个学生认为他就是火星人,有特异功能。对于这种奇谈怪论,老师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往往就是学生以后发明创造的良好开端。

3)不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学生利用乡土典型案例学习的时候,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能给自己的答案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也就是说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鼓励。比如说,我们在进行“柳州市区融水元宝山有无野人”的一场讨论过程中,就明显地分成两派,只要他们能说出充足的论据,老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做能激励学生们探究的热情。

由于学生在进行乡土地理案例分析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民主、友好的氛围,因此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敢说,从而能够打开思路,从多角度进行思想,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

5. 会考高考双丰收

三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然后汇集整理,结合教学内容,编写了大量的乡土地理教案,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撰写教学论文,把教学成果大力推广运用到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各教学班级之中。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向科研要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乡土地理资源适应了当前地理教学的转轨,有利于地理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得到了师生一致的积极响应,教师教学认真投入,学生学习的热情明显高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各年度会考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例如2004年的高一年级由钟途,韦献华,李有盈老师任教,参加全区会考,是当年全校九门会考科目中仅有的全部学生能够合格,人人通过的两门科目中的一科.2005届高一同学由陆波和李有盈老师任教,在参加全区会考中地理取得优异成绩,平均分为88.8分,A档率达54.7%,是二中历年最好的成绩,超过同类兄弟学校,全市排名第三.在校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06届高一年级由钟途,陆波,宋军老师任教,这一年同样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平均分为88.64分,A 挡率为55.25%,全市排名第四.今年毕业的2007届学生,学生基础是二中历年来最差(入学成绩比同类学校低十一分,高二时开课不正常等),但在李有盈和韦献华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成绩,以科研促进教学,周考和月考中学生的成绩能够逐步得到提高。在与兄弟学校的联考及柳州市的几次统考中成绩稳步上升,最后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大大超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预料,全年级平均分为64.76分,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最高,一本和二本的贡献值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位于中上水平,为我校文科综合在全区高考排名26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去年我校在全区排名是三十九名),地理平均分也大大的好于去年,深受学校领导老师的好评。

(五)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优化整合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的路子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深刻地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同地理学科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同地理学科的整合是学生快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良好途径.是形成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收集运用信息能力的直观有效的方法。

新课标提出“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大胆创设地理学科同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实践探索中,研究课是教师探讨信息技术在整合中契合点的最有效的方法。我校地理组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大量地运用到多媒体技术。在乡土地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上,我们主要做了如下探索:一是利用计算机,把乡土地理知识编写成图文并茂的案例,在课堂中应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城市区位因素》一课的学习时,以柳州市的位置、地形、植被、河流图片和有关柳州市经济活动的新闻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柳州市成为广西的工业重镇的原因。为了展示柳州市的地貌特点,我们还尝试把GOODL EARTH引入课堂,在讲到柳州市区的城区选址时,我们用GOODL EARTH展示了柳州河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河曲处选址在古代所特有的防御功能。钟途老师在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节时,把柳州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呼和浩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GOODL EARTH的菜单输入,在授课时调用出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感受到二者之间位置差异的同时,也直观在感受到了两地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二是建设乡土地理网站,展示家乡特色和建设成就。我们通过在科技节上开展“可爱的柳州”网页制作比赛,从中选取了一部分优秀网页作为参考,制作成柳州二中地理组网页上的一个内容,向学生展示柳州市的风貌,作为普及乡土地理的一个平台。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角色的转化。通过制作实用的CAI教学课件,体现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特色更加多样化。现代技术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广为利用,并日趋科学、合理、实用, 教学方法手段更趋灵活性和多样性。

(六)开展乡土地理考察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形成乡土地理野外实习校本教材雏形。

在实验阶段,我们学校还成立了“乡土地理调查兴趣爱好小组”,基本上能正常开展工作,开展野外考察和学习讲座等活动,收集地质、地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地资料,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部分班级自发地组织了学习地理的互帮互助小组,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方法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给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亲历发现过程,“亲自得出研究结论”。如04届学生赵晓艳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对柳州旅游资源环境的调查,亲自到柳州各地去考察.访问了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和市委领导,写出了一篇关于<<柳州旅游业的未来前景之现状与发展研究>>的论文,获得柳州旅游部门的好评.在柳州科协举办的2004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乡土地理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有时还开展一些野外考察和学习讲座等活动,收集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环境保护,工业,农业,交通,人口等方面的实地资料,对于学生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掌握研究学习的方法都有极大的帮助。2005年11月份,我们成功地组织63位对地理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同学到柳江县铜鼓岭进行野外地质地貌的实习考察,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准备,培训,实施,总结,形成了第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得到师生的强烈好评。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中,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在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生成、发展。很多同学都说,这样的活动不仅体会到科学工作者的艰辛,也感受到了自己找到科学研究结论的快乐,这一次野外考察活动将终生难忘。

这几年我们配合学校科技节的工作,我们开展了“可爱的柳州网页制作比赛”“柳州奇石展”,“印象柳州——柳州新老照片展”摄影比赛,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响应,收集到大量的作品。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研究,我们的教学质量正在明显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想象力的培养有了基础,创造力的开拓有了空间,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七)依托课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一批教育教学科研骨干教师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培养了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批教学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团结合作,具有一定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较好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师群体。研究促使教师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不断增强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水平,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直面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李有盈、钟途老师曾参加自治区级的A类课题<<研究性学习>>二中子课题的研究,荣获市级二等奖.还参加自治区级的B类课题<<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研究,并在其中撰写了重要的论文,目前结题申报工作也要进行中。部分老师运用科研成果于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撰写的论文在区内外引起不小的共鸣。钟途老师参加了“广西社会­——柳州市”一书的编写工作,撰写了其中部分主要内容,(城市新貌,环境保护,对外贸易,商业等章节),该书作为乡土地理教材,在柳州市推广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他撰写的论文<<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发表在二中校刊,反响强烈.李有盈老师撰写的“承认差异,分层递进”一文被编入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柳州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一书中,韦献华老师多年主持我校科研处工作,编写了十多期的校刊,其倡导的校本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她撰写的论文<<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荣获自治区论文评比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发表在《柳州教育》,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她于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地理教师,2004年自治区“十月爱科学”先进个人。宋军老师年轻有为,应用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教学,在学校青年老师比赛课上得了二等奖。执研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不断成长,地理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韦献华和钟途等老师多次到兄弟学校传经送教,韦献华和李有盈还是柳州市地理学会理事之一,在柳州市地理学界有较高的声望。

三年多的实验研究活动中,我们先后举行了两次成果汇报课活动,先后推出了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推广交流课16节。

三年多的教学实验表明,通过实验,我们改变了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教与学和谐统一于一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及学习思维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师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也促进了教师的理念更新和转变,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步伐。

九、讨论 

1、高中地理涉及的领域广泛,有关案例在文献中较少单独出现,即使有,也只偏重于现象的描述,少有原理的分析探究,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应用于课堂上必须进行较深入的加工,甚至需要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比如说,原来我们课题组设想的要到三江、融水一带进行一次野外考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由于时间和经费问题都未能成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经费不足,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这些都远远超出我们当初的想象,致使我们课题的结题时间一再延后。

2、在目前教学中追求升学率第一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和班主任及家长,甚至个别领导及学生对这种仅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而高考不考的东西兴趣不大,他们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的发展,担心教学效果受影响,担心各种考试成绩下降。还有野外实习,师生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原因,教学工作中个别师生家长的不配合,有时也使工作难以按时开展。

3、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论文较少,没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过论文,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意识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量应用乡土地理资源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符合教学中由近到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各种概念的理解和形成。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铸造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目的日益达成,我们用自己的真情来感动学生,用家乡的巨变来吸引学生。我们和许多同学一样,为我们有这可爱美丽的家乡而感到骄傲。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采用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多种教学形式配合,总结经验教训,举行了更多的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推广交流课,撰写更多的文章,把我们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兄弟学校和老师。


四、重要的阶段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标题)

作者

姓名

成果形式

字数

时间或

完成年月

出版单位或发表报刊名称、日期、期号

获奖或转载;

县以上大会介绍等情况

1

选题、搜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学习培训

韦献华

 李有盈

调查报告

9500

2004年到2006年

 

 

2

教学实践

李有盈等课题组成员

教案,论文及总结

20万左右

2004年到2007年

 

 

3

乡土地理教案等资料库

李有盈等课题组成员

网站

一百万左右

2006年12月

 

 

4

2004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2000

2004年

 

 

5

2005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2700

2005年

 

 

6

2006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2600

2006年

 

 

7

2007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4300

2007年

 

 

8

广西社会­——柳州市

钟途

著作

12600

2004年

广西漓江出版社

 

9

承认差异,分层递进

李有盈

论文

5000

2005年

广西漓江出版社

柳州市“十五”教学成果汇编

10

强调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热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李有盈

论文

4100

2005年

二中校刊

 

11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钟途

论文

2500

2005年

二中校刊

 

12

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

韦献华

论文

2100

2005年

二中校刊

 

13

柳州旅游业的未来前景之现状与发展研究

赵晓艳(学生)

论文

7500

2004年

 

柳州科协举办的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14

全市公开课

韦献华、

钟途

其它

 

2005年 、2007年

 

 

15

学校青年老师赛教课

宋军

其它

 

2006年

 

学校二等奖

16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研究报告

李有盈

韦献华

研究报告

16500

2007年

 

 

17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

韦献华

论文

3500

2008年

 

自治区二等奖

18

浅谈地理美育的作用实施

宋军

论文

2000

2008年

 

 

 


  科技教育

教研交流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申请书节选
作者: 来源: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 2010-01-10 点击数: 2389

 

课题名称: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课题编号:桂教科研  [2004]   C  121

课题负责人姓名:  李 有 盈   (限填一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柳州市第二中学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2004 年 4 至  2007 年 12 月

 

课题组成员名单(主要参加者)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专业职称

行政职务

在研究中

承担的任务

1

李有盈

46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负责人

2

韦献华

38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科研处主任

成员

3

钟途

40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成员

4

宋军

25

柳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

 

成员

 

 一、基本信息

成果主件名称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成果附件(请打√):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2.论文;√3.专著;4.译著;5.工具书;√6.电脑软件;7.其他(请注明);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1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

广西社会­——柳州市

著作

3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

4

承认差异,分层递进

论文

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

论文

7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

论文

8

我校汇编的乡土地理教案等资料库

网站

9

柳江县铜鼓岭野外地质地貌实习考察培训,实施方案,学生考察报告,形成了我校第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雏形

其他和录像

10

钟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课题上的全市公开课

教案和录像

11

宋军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课题上的全校青年老师赛教课

教案和录像

13

柳州旅游业的未来前景之现状与发展研究

学生论文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柳州市第二中学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研究课题于2004年4月批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C类课题,是当年全广西中学组地理学科中唯一的一个入选项目。2004年至今,三年来的探索、实践,使我们对这一课题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起到了引领和促进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师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已经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1、2004年4月在学校科研处的主持帮助下,开展了该课题的开题论证会,全校老师参加了旁听,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2、2004年到2007年各位老师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然后汇集整理,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大量的乡土地理教案,整合教学资源,撰写教学论文,把教学成果大力推广运用到各教学班级之中。我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八次到柳州市内外进行野外考察,上网查询,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回来后又分类进行整理,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得到了师生一致的积极响应。教师教学认真投入,学生学习的热情明显高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各年度会考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3、2004年新学年开学前,在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展了一次有关“乡士地理知识”的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70份,收回665份,许多学生都做了认真如实的回答,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地理学习和有关乡士地理的基本水平,教师通过汇总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4、每年的新学期开始,我们都利用高一年级到北弓基地军训期间,利用空余时间和晚上指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山川河流植物花草的辨认,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能学到很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坚持开展这项活动已经三年了。

5、组织学生成立乡土地理调查兴趣爱好小组,丰富课外知识,开展野外考察和学习讲座等活动,收集地质、地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地资料,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部分班级自发地组织了学习地理的互帮互助小组,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方法和规律。如2005级高一(2)班的很多学生在周记中明确表示喜欢学习地理课,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该班学生自发组织两个地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参加的人数达16人之多,占本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强,在各个兴趣小组中是最多的两个之一。2007年毕业的有四个文科班,是我校历史上最多的。这一届的学生是我校当年课题开展的第一年,有一部分人原来不想学习文科,是因为想继续学习地理而来的。经过三年艰苦的努力学习,最后高考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届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是有实力的。他们的地理成绩在全区排名在26位。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

6、2005年11月份,我们成功地组织63位对地理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同学到柳江县铜鼓岭进行野外地质地貌的实习考察,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准备,培训,实施,总结,形成了第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得到师生的强烈好评,并在当年自治区示范高中专家组来二中验收时极大的关注和赞赏。

7、本校的“乡士地理”网站,已经借助于学校的网站建立起来了,已经下载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还在不断的充实之中,学生上网浏览的人数越来越多,对相关内容越来越感兴趣。

8、钟途老师参加了“广西社会­——柳州市”一书的编写工作,撰写了其中部分主要内容,作为乡土地理教材,在柳州市推广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他撰写的论文<<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发表在二中校刊,反响强烈。李有盈老师撰写的“承认差异,分层递进”一文被编入广西出版社出版的柳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书中,李有盈老师撰写的“强调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热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一文,在校刊上发表后,在师生中对于研究课题的选择有很高的实用参考价值。配合将要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我校承担了自治区级B类科研课题,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目前该课题也在向自治区申报结题之中,李有盈参与了其中的部分研究工作。韦献华老师多年主持科研部门的工作成绩卓著,编写了十多期的校刊,其倡导的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师生们的喜爱。本年度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地理教师,自治区“十月爱科学”先进个人,撰写的论文<<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荣获自治区论文评比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发表在二中校刊,反响强烈。宋军老师年轻有为,在学校青年老师比赛课上得了二等奖,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和同学打成一片,深受学生的欢迎。韦献华,钟途,李有盈均多年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9、每一年为了配合学校科技节的工作,我们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2004年举办了“柳州奇石展”,2005年组织部分同学到野外考察,2006年举办了“柳州的昨天和今天”新老照片展,2007年开展了“柳州新貌”摄影征文比赛。每年都能得到了很多同学的积极响应,收集到大量的作品,最后选出部分一,二等奖在学校展览,很多同学争相观看,收效甚大。

10、2007年10月我们学校还组织高一和高二年级近八百人参观了柳州市博物馆的馆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洗礼。

二、本科研课题工作基本上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只是由于高中地理涉及的领域广泛,有关案例在文献中较少,当初我们对它估计不足,以为只要两年就够了, 事实上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来说,直到今天还无法完整深入的进行,特别是实地考察方面。原来设想的要到三江、融水一带进行一次野外考察也无法实现。

三、2006年上学期从西南师范大学新分配来的宋军老师的加入,使我们的研究队伍大大加强了。

 

三、研究总报告(不少于10000字,可另附页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地理学词典》中解释为“可以一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一个县、区和乡为单位”。 原国家教委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198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乡土地理限于本县(市)地理”。

国外地理教育不但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并且把乡土地理作为培养学生地理技能、智能和各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载体。如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即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这五项地理技能的培养常常要求在乡土地理调查中进行。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紧扣“当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乡土地理教学一直是我国地理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同时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从我们在2004年的调查中发现,由于乡土地理是学生能够直接观察、亲手摸到、经常接触,并生活其间的区域事象,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想探究的内容。而现行的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内容普遍比较简单,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少有原理上的深入分析,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对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更浓厚的兴趣。而高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系统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加上会考、高考的压力,使很多教师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因此,,怎样结合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手段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高中学生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立体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和地理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高中地理老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而在这一方面,国内还未曾见到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同时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形成地理技能,感受学习过程,感悟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2、实际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以乡土地理作为载体,通过分析乡土案例、进行乡土地理考察、开展有关乡土地理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制作乡土地理课件、建设乡土地理网站等方式将乡土地理知识有机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地理感知方式。通过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零碎的知识得到系统化,使抽象的理论得到现实的验证。引导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实践、自我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工作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从而形成高效的地理教学方式,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3《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高中新《课标》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作为理论指导,在地理教学中,以乡土地理作为载体,通过分析乡土案例、进行乡土地理考察、开展有关乡土地理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制作乡土地理课件、建设乡土地理网站等方式将乡土地理知识有机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地理感知方式。引导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实践、自我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工作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和师生角色、学习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同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优化整合乡土地理资源的途径,为即将铺开的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作有益的尝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1、乡土地理案例的采集处理方式研究。  2、乡土地理考察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3、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途径研究。4、乡土地理课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5、乡土地理网站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6、基于乡土地理研究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并整理有关文献,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学习价值的材料,形成文献档案。

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访问、座谈、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

案例研究法:对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地理环境中某些内在规律或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行动研究法:针对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调整研究的方向。

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在本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划分了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8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好课题开展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研究性学习过程与策略》、《过程与策略——新课程实施解读》等资料,吸收现代教学信息,统一思想,确定了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主要调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情况及学生对乡土地理教学的态度,总结探究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

3、开展个案研究,为课题的申报与进一步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4、进行课题论证,并向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研究课题,经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小组最终审定,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自筹经费一般课题,编号为桂教科研「2004」C类121号。

5、开题论证。

6、进行人员分工。

附人员分工表:

1

选题、搜集文献资料、

制定研究计划,学习培训

调查报告

韦献华 李有盈 钟途

2

课堂实践

教案

韦献华 李有盈 钟途 宋军

3

网站建设

论文

钟途、宋军

4

总结

实验报告

韦献华 李有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7年12月)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在全校的地理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应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教学实践.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完善课题研究计划方案。    2、构建乡土地理资源库。

3、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作课(公开课、研究课、研讨课、赛课)等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素材资源库、乡土案例、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有效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4、建设专题网站《柳州二中地理网》。

5、根据会考和高考考察应用能力的需要,利用乡土地理提高学生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成效,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

6、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的途径。

7、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对基于乡土地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活动进行理论总结,交流研讨,撰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8、组织学生参加乡土地理考察活动,尝试编写乡土地理考察校本课程。

9、每年的新学期开始,我们都利用高一年级到北弓基地军训期间,利用空余时间和晚上指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和山川河流植物花草的辨认。

     第三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07年10月-12月)

本阶段主要对照实施目标搜集有关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构建乡土课程教学资源库、推出优化课堂教学实例、论文及完成结题报告。

八、研究成果:

(一)理论上领先,实践中居前

单独的乡土地理研究工作全国有大量成熟的研究,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但把它和高中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我校还是走在前面。网上搜索的结果,除了我校这个课题之外,南宁二十六中2006年也建立了校级的一个子课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子课题:城市交通发展与中学生交通安全的研究(组长:刘  玲组员:吕俊庄、冯明奇、吴丽娟、苏海华)说明我们的研究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我校的科研选题方向得到了其它学校的共鸣。

本课题开始时,全国还在应用旧的地理教学大纲,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并且呼吁要大力加以改革。现在的地理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系统的建构,形成地理技能,感受学习过程,感悟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把握好新课标,使用好新教材,应用好乡土地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学习的结果,还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

几年来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把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结合乡土地理的部分全部编写成案例,并且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有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明白易懂了。

为了展示我们的教学科研成果,2007年12月27日,由钟途老师代表我们课题组在学校开放周上了一节公开课,全市有三十六位兄弟学校的老师参加旁听,课后柳州市教科所地理教研员廖树山老师给予了精彩的点评,认为是“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典范”。

(二)多方收集,精心梳理编写,建设乡土地理资源库

乡土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 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精选后使之符合案例学习的要求。

几年来,我们拓展了乡土地理材料的来源渠道,从我市、辖县的地方志、报刊、书籍、电视新闻、网络、实地考察等渠道收集乡土地理材料,利用集体备课和课余时间,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将与高中地理教学有关的乡土地理进行分类,整理编写形成两大类共28个案例:

(1)自然地理类:主要包括柳州市及辖县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矿产等。

(2)人文地理类:主要包括柳州市及辖县的农业、工业、交通、人口、旅游等。

三年来,我们合计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案例约有一百万字左右,这些案例应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三)应用乡土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民主课堂氛围。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学好地理。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经过教师点拨,才能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并且这些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更加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如我们在讲锋面雨时,一般正值秋季、降水量较多,并且一天比一天冷,教师根据这种自然现象,在讲课之前就可以直接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学生肯定处于一种“迷惑不解”状态之中。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这就是因为冷锋过境所产生的天气现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锋面雨的知识。”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持续的兴奋中心。同时唤起学生全力以赴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力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目的。

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个认知规律,充分应用各种乡土地理资料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手段,促使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材料,获得地理感性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主要用了两种方法:①实地观察法。例如带领学生到野外实习,这种方法是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直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为鲜明、生动和深刻。②直观教具演示法。这种方法方便,且适应性强,可根据条件选用。这种方法一般指地图标本、模型、图片、幻灯和电影等,用以形成感性知识。这种方法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感性知识更好的转化为理性知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尝试应用古代诗词和现代地理教学相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柳江河的水系特点,理解为什么柳江多洪水危害,我们尝试了用GOODL EARTH沿柳江走一趟,并用柳宗元所说的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描述来表示,同学们一下子就说记住了。欧阳辂《柳州道中》“寒林照眼知秋气,远瀑盘空作怒声”的诗句,描写了古代柳州八景之一“鹅山飞瀑”的景象。<<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徐霞客本人在柳州呆了43天,对柳州的山山水水作了生动的描摹当他登游立鱼峰洞时,发出“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的感叹。我们在分析岩溶地形的特点时引用了这部名著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这一段材料,巧妙设问,故布疑阵,如故意问到徐霞客在柳州呆了多少天啊,他在柳州走过的线路那个同学知道啊,他在我们柳州对柳侯祠是如何描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同学们上网去查相关资料,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2004年9月和2005年6月我们对部分班级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前后统计情况如下

班级

实验前

实验后

兴趣状况

很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很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32%

46%

22%

69%

23%

8%

 

 

 

 

 

   从统计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在课堂上应用乡土地理资源,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应用乡土地理资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锻炼学生地理思维,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利用乡土地理素材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

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我们柳州市区的交通情况,并且由此推断其它城市的交通情况的共性。这样,学生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城市交通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地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柳江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并且还明白降水与河流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柳州市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等等,从而达到夯实地理基础知识的目的。

通过应用乡土地理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2、通过乡土地理调查和实习掌握地理方法和体验学习过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俗话说,“讲十遍不如看一遍”。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周围环境之中,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可以获得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观察实践中,采用教师讲,学生看;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观察相结合;学生独立观察等多种形式,从而获得鲜明而完整的印象,掌握正确的地理考察方法,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

在教学实验阶段,我们还经常介绍一些编写地理小论文的知识,鼓励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建设,同时还引导学生对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和建设提出的见解和合理化建议,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大有用处的。例如,2005年11月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到柳江铜鼓岭进行地质地貌野外综合实习时,事先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回来后要求同学们每人写一篇考察报告,对写得好的给予评奖,最后把获得一等奖最优秀的三篇考察报告书和我们整个考察过程,用黑板报的形式展示给全校师生观摩,个别学生写的考察报告已达较高的水准,令师生赞叹不已。学生也在进行这些乡土地理调查的体验过程中掌握了乡土地理考察的方法。

3、在感受地理知识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深思细想。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鼓舞学生树立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时常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如讲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其中有一点说到,“地转偏向力”的问题,这一部分是到高二年级物理学才教到的,学生非常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了理解这一难点知识,我们先出示了一幅柳州市的全景图,引导学生去观察柳江大桥南北两侧的河岸差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再通过深入的讲解让学生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又如在学习《地貌》一节时,出示了鱼峰山,都乐岩,萝卜洲等自然景观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流水作用地貌的成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类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本能的亲切感。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4、选用乡土素材,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充分地应用到各种各样的乡土地理素材来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形成学生的综合思维的能力。在地理素材的呈现方式上,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固化选材的内容。乡土案例可以是柳州自然地理案例,也可以是柳州人文地理案例。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呈现,也可以以地理图象呈现,还可以是乡土地理实践案例等等。力求符合地理学习目的,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

①结合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柳州市城区的变迁及原因。

②分析自然条件对柳州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柳州成为“桂中商埠”的原因。(工业,农业,商业旅游等等)

③从历次人口普查情况说明柳州市区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④结合实际说明柳州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⑤举例介绍柳州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⑥利用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柳州有哪些变化,并以适当形式展示讨论的结果。

2)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分析乡土案例时,不要给学生养成单一的思维定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聚合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只要学生能有效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在有一年我们在“有无外星人”的一次讨论中,有一个学生认为他就是火星人,有特异功能。对于这种奇谈怪论,老师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往往就是学生以后发明创造的良好开端。

3)不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学生利用乡土典型案例学习的时候,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能给自己的答案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也就是说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鼓励。比如说,我们在进行“柳州市区融水元宝山有无野人”的一场讨论过程中,就明显地分成两派,只要他们能说出充足的论据,老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做能激励学生们探究的热情。

由于学生在进行乡土地理案例分析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民主、友好的氛围,因此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敢说,从而能够打开思路,从多角度进行思想,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

5. 会考高考双丰收

三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然后汇集整理,结合教学内容,编写了大量的乡土地理教案,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撰写教学论文,把教学成果大力推广运用到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各教学班级之中。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向科研要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乡土地理资源适应了当前地理教学的转轨,有利于地理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得到了师生一致的积极响应,教师教学认真投入,学生学习的热情明显高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各年度会考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例如2004年的高一年级由钟途,韦献华,李有盈老师任教,参加全区会考,是当年全校九门会考科目中仅有的全部学生能够合格,人人通过的两门科目中的一科.2005届高一同学由陆波和李有盈老师任教,在参加全区会考中地理取得优异成绩,平均分为88.8分,A档率达54.7%,是二中历年最好的成绩,超过同类兄弟学校,全市排名第三.在校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06届高一年级由钟途,陆波,宋军老师任教,这一年同样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平均分为88.64分,A 挡率为55.25%,全市排名第四.今年毕业的2007届学生,学生基础是二中历年来最差(入学成绩比同类学校低十一分,高二时开课不正常等),但在李有盈和韦献华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成绩,以科研促进教学,周考和月考中学生的成绩能够逐步得到提高。在与兄弟学校的联考及柳州市的几次统考中成绩稳步上升,最后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大大超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预料,全年级平均分为64.76分,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最高,一本和二本的贡献值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位于中上水平,为我校文科综合在全区高考排名26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去年我校在全区排名是三十九名),地理平均分也大大的好于去年,深受学校领导老师的好评。

(五)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优化整合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的路子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深刻地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同地理学科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同地理学科的整合是学生快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良好途径.是形成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收集运用信息能力的直观有效的方法。

新课标提出“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大胆创设地理学科同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实践探索中,研究课是教师探讨信息技术在整合中契合点的最有效的方法。我校地理组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大量地运用到多媒体技术。在乡土地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上,我们主要做了如下探索:一是利用计算机,把乡土地理知识编写成图文并茂的案例,在课堂中应用。例如教师在进行《城市区位因素》一课的学习时,以柳州市的位置、地形、植被、河流图片和有关柳州市经济活动的新闻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柳州市成为广西的工业重镇的原因。为了展示柳州市的地貌特点,我们还尝试把GOODL EARTH引入课堂,在讲到柳州市区的城区选址时,我们用GOODL EARTH展示了柳州河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河曲处选址在古代所特有的防御功能。钟途老师在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节时,把柳州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呼和浩特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GOODL EARTH的菜单输入,在授课时调用出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感受到二者之间位置差异的同时,也直观在感受到了两地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二是建设乡土地理网站,展示家乡特色和建设成就。我们通过在科技节上开展“可爱的柳州”网页制作比赛,从中选取了一部分优秀网页作为参考,制作成柳州二中地理组网页上的一个内容,向学生展示柳州市的风貌,作为普及乡土地理的一个平台。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角色的转化。通过制作实用的CAI教学课件,体现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特色更加多样化。现代技术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广为利用,并日趋科学、合理、实用, 教学方法手段更趋灵活性和多样性。

(六)开展乡土地理考察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形成乡土地理野外实习校本教材雏形。

在实验阶段,我们学校还成立了“乡土地理调查兴趣爱好小组”,基本上能正常开展工作,开展野外考察和学习讲座等活动,收集地质、地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地资料,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部分班级自发地组织了学习地理的互帮互助小组,共同探讨学习地理的方法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给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亲历发现过程,“亲自得出研究结论”。如04届学生赵晓艳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对柳州旅游资源环境的调查,亲自到柳州各地去考察.访问了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和市委领导,写出了一篇关于<<柳州旅游业的未来前景之现状与发展研究>>的论文,获得柳州旅游部门的好评.在柳州科协举办的2004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乡土地理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有时还开展一些野外考察和学习讲座等活动,收集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环境保护,工业,农业,交通,人口等方面的实地资料,对于学生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掌握研究学习的方法都有极大的帮助。2005年11月份,我们成功地组织63位对地理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同学到柳江县铜鼓岭进行野外地质地貌的实习考察,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准备,培训,实施,总结,形成了第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得到师生的强烈好评。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中,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在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生成、发展。很多同学都说,这样的活动不仅体会到科学工作者的艰辛,也感受到了自己找到科学研究结论的快乐,这一次野外考察活动将终生难忘。

这几年我们配合学校科技节的工作,我们开展了“可爱的柳州网页制作比赛”“柳州奇石展”,“印象柳州——柳州新老照片展”摄影比赛,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响应,收集到大量的作品。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研究,我们的教学质量正在明显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想象力的培养有了基础,创造力的开拓有了空间,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七)依托课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一批教育教学科研骨干教师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培养了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批教学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团结合作,具有一定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较好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师群体。研究促使教师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不断增强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水平,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直面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李有盈、钟途老师曾参加自治区级的A类课题<<研究性学习>>二中子课题的研究,荣获市级二等奖.还参加自治区级的B类课题<<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研究,并在其中撰写了重要的论文,目前结题申报工作也要进行中。部分老师运用科研成果于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撰写的论文在区内外引起不小的共鸣。钟途老师参加了“广西社会­——柳州市”一书的编写工作,撰写了其中部分主要内容,(城市新貌,环境保护,对外贸易,商业等章节),该书作为乡土地理教材,在柳州市推广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他撰写的论文<<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发表在二中校刊,反响强烈.李有盈老师撰写的“承认差异,分层递进”一文被编入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柳州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一书中,韦献华老师多年主持我校科研处工作,编写了十多期的校刊,其倡导的校本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她撰写的论文<<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荣获自治区论文评比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发表在《柳州教育》,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她于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地理教师,2004年自治区“十月爱科学”先进个人。宋军老师年轻有为,应用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教学,在学校青年老师比赛课上得了二等奖。执研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不断成长,地理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韦献华和钟途等老师多次到兄弟学校传经送教,韦献华和李有盈还是柳州市地理学会理事之一,在柳州市地理学界有较高的声望。

三年多的实验研究活动中,我们先后举行了两次成果汇报课活动,先后推出了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推广交流课16节。

三年多的教学实验表明,通过实验,我们改变了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教与学和谐统一于一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及学习思维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师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也促进了教师的理念更新和转变,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步伐。

九、讨论 

1、高中地理涉及的领域广泛,有关案例在文献中较少单独出现,即使有,也只偏重于现象的描述,少有原理的分析探究,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应用于课堂上必须进行较深入的加工,甚至需要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比如说,原来我们课题组设想的要到三江、融水一带进行一次野外考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由于时间和经费问题都未能成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经费不足,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这些都远远超出我们当初的想象,致使我们课题的结题时间一再延后。

2、在目前教学中追求升学率第一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和班主任及家长,甚至个别领导及学生对这种仅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而高考不考的东西兴趣不大,他们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的发展,担心教学效果受影响,担心各种考试成绩下降。还有野外实习,师生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原因,教学工作中个别师生家长的不配合,有时也使工作难以按时开展。

3、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论文较少,没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过论文,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意识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量应用乡土地理资源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符合教学中由近到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各种概念的理解和形成。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铸造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目的日益达成,我们用自己的真情来感动学生,用家乡的巨变来吸引学生。我们和许多同学一样,为我们有这可爱美丽的家乡而感到骄傲。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采用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其他多种教学形式配合,总结经验教训,举行了更多的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推广交流课,撰写更多的文章,把我们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兄弟学校和老师。


四、重要的阶段研究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标题)

作者

姓名

成果形式

字数

时间或

完成年月

出版单位或发表报刊名称、日期、期号

获奖或转载;

县以上大会介绍等情况

1

选题、搜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学习培训

韦献华

 李有盈

调查报告

9500

2004年到2006年

 

 

2

教学实践

李有盈等课题组成员

教案,论文及总结

20万左右

2004年到2007年

 

 

3

乡土地理教案等资料库

李有盈等课题组成员

网站

一百万左右

2006年12月

 

 

4

2004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2000

2004年

 

 

5

2005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2700

2005年

 

 

6

2006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2600

2006年

 

 

7

2007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李有盈

总结

4300

2007年

 

 

8

广西社会­——柳州市

钟途

著作

12600

2004年

广西漓江出版社

 

9

承认差异,分层递进

李有盈

论文

5000

2005年

广西漓江出版社

柳州市“十五”教学成果汇编

10

强调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热点——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李有盈

论文

4100

2005年

二中校刊

 

11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钟途

论文

2500

2005年

二中校刊

 

12

在地理教学中做学生文体发展的促进者

韦献华

论文

2100

2005年

二中校刊

 

13

柳州旅游业的未来前景之现状与发展研究

赵晓艳(学生)

论文

7500

2004年

 

柳州科协举办的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14

全市公开课

韦献华、

钟途

其它

 

2005年 、2007年

 

 

15

学校青年老师赛教课

宋军

其它

 

2006年

 

学校二等奖

16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的优化整合” 研究报告

李有盈

韦献华

研究报告

16500

2007年

 

 

17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备考的效率

韦献华

论文

3500

2008年

 

自治区二等奖

18

浅谈地理美育的作用实施

宋军

论文

2000

2008年

 

 

 


地址:柳州市鱼峰区文苑路18号

邮编:545000

联系电话:0772-2456302 / 0772- 2456286

中国禁毒公众号

柳州二中微信号

  网站统计
  • 今日文章:0
  • 本月文章:7
  • 文章总数:3647
  • 点击总量:7851614
版权所有:柳州市第二中学 桂ICP备1701201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66号
技术支持:盈和动力